人民币汇率16年来升值56%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12月16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11月双双转跌为升,环比分别上涨0.72%和0.47%,自1994年以来的升值幅度则分别达到32.8%和56.6%。     “11月份主要是美元反弹,导致

  12月16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11月双双转跌为升,环比分别上涨0.72%和0.47%,自1994年以来的升值幅度则分别达到32.8%和56.6%。
  
  “11月份主要是美元反弹,导致日元和欧元等主要非美货币都下跌较多,人民币与非美货币的汇率涨幅都不小,和10月份的情况正好相反。”一外资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

  在名义有效汇率上升的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尽管也上升,但11月份中国CPI同比上涨5.1%令其涨幅要小于名义有效汇率,不过已大幅扭转10月份下跌1.24%的势头。

  名义汇率仍将上升

  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则为112.59,环比上涨0.72%。而在此之前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连降四月,10月份的降幅更是为四个月来最大。

  今年7-10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月度数据分别为115.72、114.12、113.81和111.8,分别下降1.45%、1.38%、0.27%和1.77%。即便在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1.7%的9月份,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亦为下降,但降幅为四个月中最小。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10月份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当月分别下跌1.14%和2.75%。而11月份人民币兑日元上升4.14%,兑欧元则大幅上涨6.13%,因此,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当月仅微幅上涨,人民币有效汇率环比仍上涨0.72%。

  “11月份比较动荡,先是爱尔兰债务危机,后来又是朝韩危机,避险资金都涌向美元,其它非美货币基本上都下跌,欧元和日元都跌了很多。”上述外汇交易员表示。

  在国际清算银行目前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货币篮子中,日元、美元、欧元、韩元、港币和新台币六个币种所占比重合计达到83.6%,其中日元的权重最大,达到26.2%,美元的权重为20.3%,欧元的权重占17.8%。

  “进入12月之后,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涨势并不明显,但由于美元继续反弹,日元和欧元等货币都还在跌,因此,预计1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环比仍将上升。”上述交易员表示。

  通胀上升拉低实际汇率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上涨直接推动实际有效汇率回升,但后者涨幅更小,仅为0.47%。

  一般而言,名义有效汇率主要是反映本国货币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化,而实际有效汇率更多的是反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总体竞争力和实际购买力,它不仅考虑了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

  中国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出2008年7月以来的28个月高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几大贸易伙伴国通胀压力均不大,美国11月通胀率为0.10%,日本东京核心CPI指数甚至为-0.50%,欧洲除英国以外主要经济体通胀率大多不高于2.0%。

  “物价上涨对本币升值有一定的替代作用,所以如果通胀率较高,实际有效汇率涨幅会小于名义有效汇率涨幅,甚至是名义有效汇率上涨但实际有效汇率下跌。”上述交易员说。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经有四个月曾出现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走势背离的情况。如8月和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下降1.38%和0.27%,但实际有效汇率分别上升0.62%和0.83%。

  尽管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月度之间变动较大,但按照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数据,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自1994年至2010年11月已累计升值32.8%和56.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在BIS测算的58个经济体货币中位列前10位。

  ---------------------------------------------------------

  人民币“双向波动”才能加大热钱成本

  “受益”于当月间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汇率较大幅度走高,11月,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比10月上升0.7%达112.59,而剔除通胀影响后的实际有效汇率也比10月上升0.47%达118.55。

  从1月到1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共升值4.2%。不过,仅数字的变化不能概括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双向波动”的特点。尤其在今年6月19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7月不升反降,而在后来的几个月中也是“涨跌互现”。到了年底,传统的“预测季”来临,作为投资者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大量业内人士又开始了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

  也许是近期公布的月度贸易顺差数据和C PI数据引发了人民币或升值加快的联想。“从数据来看,中国的贸易已经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的升值空间也再度被打开。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输入型通胀,减缓国内经济面临的压力,并在较长时间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澳新银行发布报告说。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也给人民币更多的压力。在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的情况下,促进出口是美政府长期的政策目标,而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在奥巴马政府任期内,压人民币升值将成为惯用手段。

  “外部压力不断,内部动力增强,但渐进、可控升值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从外部看,压力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力度和就业改善情况。从内部看,抗通胀政策目标重要性的提高和G D P增长目标的相对弱化,则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动机的增强。”联合国贸发组织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表达了其个人观点,“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可能高于2010年,有望达到5%左右。”

  渣打银行在其最新报告中也预计人民币升值步伐将加快,并将此前预计的人民币兑美元2011年全年升值幅度由4%至5%上调到6%。

  “随着未来3至5年中国劳动力和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我们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将加速升值。”这是交银国际研究团队在其2011年港股投资策略报告中给出的判断。

  不过,正如今年的情形一样,“双向波动”是人民币升值中必然伴随的现象之一。不说今年二次汇改时央行表态透露的相关含义,试想,国际热钱正是受到人民币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双重预期驱动才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才能加大热钱流入的成本。如果有人寄望于人民币像2006年至2007年那样连续不停地升值,也许希望要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