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红:货币政策回归尚待时日
当“稳健”被确定为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基调,就意味着自2008年9月以来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正式完成了使命。然而事实上,尽管政策口径已经调整到位,但是否能够实现回归,央行还面临考验。
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无论官方还是媒体,逐渐慎言加息。实际上,就在11月份CPI数据公布之后,面对涨幅创5.1%新高的数据,央行也没有立即采用加息工具。而是在数据出台前夜,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分析认为,上周五央行没有选择加息而选择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此间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加的前提下,确保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实际上与货币政策的回归有着一定的偏差。央行加息面临两难。
何世红认为,政策基调定位“稳健”之后,央行在选择政策工具的时候也将突出“稳”字,基于加息可能引导热钱加速流入,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对流动性有所遏制的现实,央行近期启动加息按钮的可能性在逐步降低。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就金融资本热点问题进行阐释时指出,央行政策工具都存在两难、做出政策时会考虑资本市场反应、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需要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需要明确转变……
周小川强调,所谓宏观决策,就是要站在更全局的立场,更总量的立场,把近期和中长期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做出权衡,所以每一政策出来按理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难。
何世红此前指出,加不加息对于中国经济来讲,都是一道坎。加息,会造成热钱更快流入,导致人民币甚至压力加大;不加息,长期负利率会对普通百姓的资产造成掠夺,同时资产价格不断升高,导致资产泡沫化。
因此,尽管央行已经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但是在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大于上行压力的情形下,央行能否平衡控制通胀和保增长的关系及实现货币政策的回归尚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