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助大小非低位变相“减持”

发布:2012-08-13 09:2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原来一些跟我们签了减持协议的股东,都不愿意减持了。”某进行大宗交易的私募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2年上半年,股市震荡,沪深300指数下跌4.94%,这让大小非减持的意愿降低,一些大宗交易出现中止

“原来一些跟我们签了减持协议的股东,都不愿意减持了。”某进行大宗交易的私募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2年上半年,股市震荡,沪深300指数下跌4.94%,这让大小非减持的意愿降低,一些大宗交易出现中止协议的现象。为了能够留住客户,部分此类私募进行产品创新,在保留股票权益的情况下,实现变相“减持”。

生意减少被迫思变

沪综指2300点一度被视作大小非减持压力的分水岭。当大盘主要运行在2300点下方的月份,A股市场当月减持压力会减轻,反之则增大。例如,2012年沪综指从1月4日的2169点,到8月9日的2174点,中间反复震荡,在1月、4月、6月均有时段运行在2300点下方,而在这三个月内,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的净减持额分别为8亿元、27亿元、22.9亿元,说明一些股东的减持意愿降低。

大小非减持的目的通常有二,一是融资,二是套利。出现惜售,说明他们或觉得在低位减持不划算,或对后市反弹抱有希望。2012年的市场众说纷纭,何处是“底”难以判断。股东们一方面舍不得在低位减持,另一方面又希望能获得资金。这一想法影响了一些做大宗交易的私募的“无风险套利生意”。由于90%以上的大宗交易都属折价交易,折价比例在6%至8%。接盘方拿到二级市场分拆出售,实现无风险套利。然而目前股东的减持意愿降低,“无风险套利”有着“无米之炊”的隐患。

对一些融资需求较强的股东,从事大宗交易的私募开始设计新方案。据悉,浙江阳光私募瑞安思考投资于7月底发行成立了思考7号。简单地说,该产品让减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市场,让该私募产品承接自己的股票,从而获得按照市值6折的融资以及未来股票价格可能上涨带来的收益。

具体来看,该产品为结构化设计,其优先级部分的投资者为银行理财资金。减持股东承担劣后级。大宗交易中,通常按9折进行交易。在股东投资该产品时,只需拿出3折资金,另外6折资金由投资于该产品的银行理财资金承担。每笔大宗交易中,理财资金借贷给股东相当于交易总额6折的资金,优先级的资金有借贷利息收入保证。“例如减持市值1亿元的股票,折价为9千万元进行减持,减持股东只需拿出3千万元,另外从投资进来的理财资金中拿6千万元借给减持股东。”该私募产品的基金经理介绍。而减持股东获得6千万元相当于获得融资。尽管投入到大宗交易中,但由于购买的是自己减持的股票,这笔资金如同从左手到右手,只不过左手是投资者出钱,右手是减持股东的身份收钱。“这样股东就相当于用1亿元的股票作抵押融资6千万。”

这样的融资比例看起来确实有诱惑力,因为目前通过股权质押的形式从银行融资,比例只能拿到4折,即价值1亿元的股票只能通过质押获得4千万元融资。由此在不损失股票实质权益的情况下,通过该产品可以实现较高比例融资。而低位减持,还可以规避以后的高位减持税负。按照国家规定,大小非减持时,需缴纳20%的所得税。而作为基金产品的投资者,目前暂不征收所得税。

优先级投资者或有风险

没有强大的发行渠道,没有优秀的历史业绩,没有名声在外的基金经理,在低迷的市场中私募却频频使出创新手段。据媒体报道,上海某私募计划发行一款产品,投资顾问初始跟投5%,最高跟投至10%,并且在跟投份额比例低于10%时,业绩报酬优先认购跟投份额,以实现利益一体化。同时,当持有期超过12个月的份额被赎回时,投顾保证客户赎回份额对应的本金不亏;净值跌破止损线平仓时,优先对客户本金进行分配,不足部分由投顾补齐。这一“前垫后补”的双重保险,以自有资金补充注入,保证投资者资金池不会“缺水”。

对于思考7号,有分析师认为给减持股东提出了要求,必须对自己所减持股票的股价有信心,相信其6个月内(该产品期限为6个月)股价能够回升,否则即使产品到期后,他也不能在股价上获得高额回报。而对于优先级投资者即银行理财资金而言也有风险,其提供给减持股东的融资,是以利息作为固定收益回报。一旦该股东减持股票的股价不升反跌,理财资金的固定收益也许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