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发展仍面临诸多掣肘

发布:2012-08-13 09:15 来源: 金融时报
“中国的私人银行与国外相比确实差距比较大。前些天,新加坡一个一般规模银行的私人银行高层告诉我,仅他们在江苏一地的客户就有800多个,这说明高端客户要求的服务,外资银行似乎更有优势。”江苏省某大型

“中国的私人银行与国外相比确实差距比较大。前些天,新加坡一个一般规模银行的私人银行高层告诉我,仅他们在江苏一地的客户就有800多个,这说明高端客户要求的服务,外资银行似乎更有优势。”江苏省某大型银行高层人士告诉记者。

作为舶来品的私人银行在中国数年间已经取得飞速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能够实现盈利的仅有工行、招行、兴业等区区两三家。据估算,中国符合私人银行标准,即可投资资金超过800万元人民币的客户数超过60万,目前已经开设的中资私人银行类机构大约150个左右,拥有客户数超过14万。另有相当部分富人选择在香港开设私人银行账户。

根据“二八”效应,巨大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竞争私人银行市场。然而,不论中资、外资似乎都在中国遭遇了发展困局,甚至很多国际一流银行迟迟没有在中国设立私人银行中心。

就在本月7日,花旗银行旗舰网点-南京西路开业,花旗中国的首个花旗私人客户业务中心由此正式开业。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表示:“我们很高兴为中国的旗舰网点和首个花旗私人客户业务中心揭幕,新的旗舰网点将为日益增长的上海客户群提供更多市场领先的服务。”

此前,广发银行宣布年内私人银行将开业。去年,瑞士第一大私人银行瑞士宝盛与中国银行正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私人银行也迎来了提速发展期。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的私人银行领域的动作,意味着中外资机构开始加速抢占该领域的客户,这背后的原因是很多机构认为,在金融危机之前,国内高端客户往往认为私人银行就是提供更多附加服务的理财机构;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中国投资者也经历了一些投资风险事件,由此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周期,不会像此前更多关注收益而忽略风险;因此,中外资机构普遍认为,抓住目前的时机向高端客户推荐国际领先的资产配置理念,将获得更大认同。

除此之外,对于中资银行来说,还有一重要驱动原因是转型需求。对此,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刘建军表示:“在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单靠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的收益空间会日益缩小,像香港、台湾一样完全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只赚80至120个点的利差,那就没钱挣了,所以监管部门也号召银行转型。转型的方向是什么,就是往轻资本的方向走,哪些业务更低地消耗资本,哪些就是未来转型的方向。在这种思路下,私人银行业务基本不消耗资本,完全靠我们的智商、知识、技能去帮助客户管理财富,然后收取一定的佣金。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讲,私人银行是未来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领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中资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提供信托、私募基金等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投资项目,再加上医疗、子女留学等附加服务,仅有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一家公开宣布设立自主的全球资产配置模型。

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了一位境外私人银行的客户,他告诉记者:“我经过比较还是选择将资金交给境外私人银行打理,一方面出于私密性考虑,另一方面是比较过中外资私人银行的服务。有两件小事可以告诉你,一是,我生意比较忙,经常忽略家庭,而现在这个私人银行经理不仅在我的生日会送礼物发祝福,在我爱人生日当天也会发提醒,而且还把准备好的鲜花直接送过来,这对我触动很大;另一件事是,我业务需要,想要购置一批特种打印机,通过各种渠道的询价都不很通畅,被这个经理知道后,一天之内就给我一份国内外市场该类产品的详细报价。可以说,我是被他们的服务"折服"了。虽然,中间存在资金汇转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与他们提供的服务相比,这点小事可以接受。”

这其实变相反映了中资私人银行面临的问题之一,即中国高端客户的特殊性。中国高端客户大多是第一代富人,更多相信自身经验。“我们经过调查,把客户分为三个阶段:创富、守富、享富。在创富阶段,对个人投资管理能力充满信心,个人及家族化色彩浓厚,缺乏对专业人士的信赖;守富阶段,财富管理观念逐步淡化个人、家族色彩,转向委托专业的金融机构和团队进行财富管理,资产跨国配置及多样化配置需求增长;而在享富主要依赖专业的金融机构和团队进行财富管理,风险偏好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国高净值客户平均年龄只有39岁,大多数还处于创富阶段,只有少数人进入守富和享富阶段,对银行财富管理的需求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长弓曾经对我国高端客户进行过这样的分析。

除客户依然需要培育之外,中外资在华私人银行普遍面临的另一大掣肘是人才。而人才缺乏的背后则是中资银行目前仍在探索私人银行机制的问题。众所周知,私人银行对于客户经理的要求极高,既要熟悉投资领域还必须熟悉客户企业的融资领域,此外,为了提供高端客户需要的附加服务,还必须对高端人群的生活方式有一定了解。即使从境外经验看,培养一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事情,更不用说,我国理财市场发展时间本来就短。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培训的形式可以暂时缓解这部分问题,然而长期看可能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私人银行”。

此外,目前我国境内私人银行的主要模式分为“大零售”和事业部制两种,都或多或少会对我国固有分行模式中的分行客户资源产生交叉,如何考核的问题困扰很多机构。

由于存在以上这些掣肘,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现实下,如何实现私人银行的再提速?对此某银行私人银行高层认为,第一步应先解决私人银行牌照问题,之后,中资银行应先向资产组合配置方向发展,通过合理配置投资品种实现客户稳健增值;再下一步,待时机成熟之后,监管可以考虑适当放开分业模式,比如给私人银行发放信托牌照等,使得私人银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利用信托的“全牌照”特性,试水定制化、个性化理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