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供应链金融新军 专访兴业银行贸易金融中心总经理林晓中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一直是国内银行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以解决企业的无担保、融资难的特征而广受青睐。随着该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构成占比上的逐渐上升,银行界内部对供应链金融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10年年中,兴业银行进入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银行行列,并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未来5年公司业务的重要战略。作为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领路人,兴业银行贸易金融中心总经理林晓中已有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工作多年的丰富经验。为探寻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真实发展现状以及前景,本期我们独家专访林晓中总经理,分享其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思考。
C=《中国外汇理财》 L=林晓中
思维导向
C:尽管供应链金融业务步入成熟阶段已成为业界共识,但我们发现,不同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阐释不尽相同,您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如何理解的?
L:供应链金融是近年兴起的概念,在此之前,相关的业务理念和做法已经普遍存在,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名称是贸易融资,境外银行也称为结构性贸易融资。关于贸易融资,巴塞尔协议给出的定义是“在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如原油、金属、谷物等)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贸易融资中的借款人,除了商品销售收入可作为还款来源外,没有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在资产负债表上没有实质的资产,没有独立的还款能力。”这个经典的释义包含了3个关键点:一是结构化设计,二是以交易为基础,三是借款人除特定交易收入外,可以没有其他经营活动和还款来源。所有供应链金融业务实践较为成功的银行,都没有偏离这个释义的轨道。
正因为贸易融资有一个广泛的范畴,它给出了理念和思路,却没有固定的程式,而金融机构在业务实践中关注点各有侧重,才导致了对供应链金融阐释的不同。国内银行经过这些年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对企业的预付、存货和应收环节的融资需求都给予了比较平均的关注。国外金融机构则有所不同,比如UPS CAPITAL (UPS公司全资控股的金融公司)。它们关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对委托UPS承运物资的当事人,依据UPS承运货物的价值来提供融资。一些保理公司谈起的供应链金融,则是应收账款的买断和融资服务。也有一些银行对此有比较清晰明确的界定,比如说台湾的银行,他们把满足企业从接收订单开始,采购、储存、生产、交货直到货款回笼前夕的全程资金融通称为供应链金融。相比较而言,国内银行界目前关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包括了基于核心企业供货信用的预付款融资、基于动产和货权的不动产担保融资、基于付款责任的应收账款融资,还有基于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信用的融资,应该是涵盖内容最丰富、范围最广的。
我认为,供应链金融概念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一个交易分析的思维导向,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收入来源的可靠性和交易中可以作为风险缓释的权益,比如商业信用、货权、债权或者其他受偿权利。每家企业都处于供应链的某一节点上,都有获取融资满足在这个链条上正常交易的需求,关键是这个交易能否提供银行需要的信用增值手段。
回归主流
C:现阶段,国内不少银行已经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成熟业务在操作,有的银行在该领域已经耕耘了近十年的时间。兴业银行为何会选择现阶段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战略重点呢?
L:事实上,供应链金融本来就应该是银行的根本业务,银行的公司业务天然就是为企业提供融资。融资恰恰是企业之间交易的需要,只是由于交易环节的复杂性,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团队去把握,会给融资带来风险。所以,过去国内银行普遍采用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以不动产抵押或者有实力的财团担保转移信贷风险,时间长了,这种基于交易分析的信贷技术反而一度显得边缘化。
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到今天,已经日趋成熟,也逐渐被认可为银行的主流业务,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同业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总结出一些实用的业务模式。这些经验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现阶段,兴业银行选择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未来5年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正是看到了这个业务方兴未艾的良好前景,也是看到通过加入这个市场,对拓宽银行服务对象、增强银行服务的技术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是对主流银行业务的回归行动,因为不管是任何行业的企业,都必须和它的商业伙伴发生交易,而基于交易的融资,一定是有最广阔空间的。兴业银行现在加入这一阵营,可谓为时未晚。
C:兴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市场定位与其他银行有何区别?兴业银行如何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L:供应链金融本身就是一种定位,即便这种定位并不一定与服务对象的所处行业、规模大小和类别相关。当然,某些银行可能在一定的细分市场上更有名气,但我相信那是实践的结果,而不是定位的结果。
定位往往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但能否真正构成差异化效果,最终取决于实践成效。我们会选择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流产品、主流行业和主流客户,同时也会关注目前仍没有被充分挖掘的市场盲点和尚未充分解决融资难题的区域,相信通过一段时间运作,我们的业务定位会更加务实。
C:兴业银行有什么优势,能够力争在这个成熟的市场上取得自己的发展空间?
L:在市场启蒙阶段,优势主要来自产品创新,在成熟阶段,则往往管理优势更加重要。兴业银行在两个方面具有优势。
一是高度的目标协同性,这一点在兴业银行的住房按揭业务发展历史上可以看出。数年前,兴业银行的住房按揭市场份额可谓微不足道,但在把这块业务确定为全行战略业务之后,就倾注了大量资源,包括配套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政策都做出重大调整,现在这块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全国新兴股份制银行第二位,仅次于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对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也有同样的决心,效果可拭目以待。
二是综合服务优势。兴业银行的企业金融服务门类很齐全,除了传统的结算和信贷业务之外,还有投资银行、期货交易、金融租赁和信托业务,并设有专门的大客户服务部门来统一推进对重点客户的综合服务。这些部门都将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协作作用。
C:兴业银行作为市场的后进入者,会不会担心受到同业排斥,从而处于不利地位?兴业银行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策略?
L:我想不会。事实上,目前市场上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流银行,如深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对待同业的心态都相当开放,对同业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都持支持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坦诚而深入的探讨,包括理念的交流,也包括对一些较有技术性的服务方案的讨论以及如何避免业务风险的经验教训,等等,甚至包括对某些信用不良的客户群体相互提出警示。我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健康的同业环境之中。就像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正因有各家银行的互相配合,大家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明净的信用环境,使银行的正常经营免于受到不良信用的侵害。
在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上,我们将做一个善意的参与者和良性的竞争者,我们会保持对先进银行的尊重,向他们学习,共同做大这个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