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转型期 人民币国际化添机遇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从2008年美国暴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从痛苦的衰退到缓慢的复苏,从小危机到大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新兴市场国家则显示出繁荣昌盛的迹

        从2008年美国暴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从痛苦的衰退到缓慢的复苏,从小危机到大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新兴市场国家则显示出繁荣昌盛的迹象,世经济的转型在所难免,与之相应的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将遭捍动,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多元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动力进一步提高。

经济结构重整

发达国家改变负债消费模式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经济总量的2/3以上。今后这种基本格局虽然不会改变,但以住房次级按揭贷款形式为标志的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美国消费信贷2010年连续7个月放缓,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倾向于更为谨慎。

在欧元区,长期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居民消费的低迷。而且,欧元区各国为了遏制主权债务危机所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如增加税收、减少补贴等,又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日本,2010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表明,民间最终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民间企业投资和货物劳务出口的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仍然疲软。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缓慢复苏更多得益于投资与出口。

新兴经济体扩大内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额从2008年的16099.6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2419.1亿美元,下降了22.9%。2006年和2007年中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8.3%和15.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1个和2.0个百分点;而2008年至2010年,净出口的贡献率依次下降为1.7%、-41.8%和-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3.8和-0.3个百分点。相反,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增加。

其他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货物出口也都大幅度下降,如韩国下降13.7%、新加坡下降20.2%、印度尼西亚下降14.4%、印度下降15.3%、巴西下降22.7%、墨西哥下降21.1%、南非下降22.7%、俄罗斯下降35.7%。进入2010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内需出现增长势头,如俄罗斯1月—10月固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4.7%;巴西依靠内需拉动,前三季度实现了GDP同比增长8.4%。

量化宽松与美元贬值

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国际资本加速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此外,由于美元流动性泛滥,促使国际资本转向大宗商品,转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基础坚实的发展中国家,即出现了软货币向硬资产的转移。

为挽救颓废的经济,美联储打开美元印钞机,大肆印钞的行为是对全球经济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泛滥的美元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使通货膨胀威胁着脆弱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并且,由于美元贬值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压力巨大,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热钱令全球金融市场不安,汇率不稳定,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和资本市场不稳。

金融危机以来,美元霸权地位不断遭到质疑。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呼声渐起,并且已在不少国家的外汇储备行为上可以看到实际行动。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调整外储比例,逐步下调美元在外储中所占的比例,增持加元,澳元资产等。

人民币有升值压力 也有机遇

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使我国发展面临新挑战,但也带来了新机遇,而 (0)(0)评论此篇文章其它评论发起话题相关资讯财讯论坛请输入验证码
且这些新机遇正在孕育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达3.6%。从2010年8月以来,美国已经启动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上升,使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经营困难,贸易顺差呈下降趋势。

人民币币值稳定孕育国际化的新优势。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特别是减弱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最终要靠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结算和支付的硬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历史性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