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业务前景看好 中资行不及外资行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不能“代客理财”,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子行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环境中,私人银行投资产品的开发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12月28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和建设银行共同
  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不能“代客理财”,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子行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环境中,私人银行投资产品的开发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12月28日,《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和建设银行共同发布了《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称,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共计85.4万亿元,而预计2010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达到近100万亿元。富人越来越多毫无争议,但中国真正能为这些人投资理财的“私人银行”又有多少?

  潜力“被”看好

  《白皮书》预计,2010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38.3万人。所谓高净值人士,指的是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 万元的人士。

  建行提供的一份调研保险显示,在经历金融风暴洗礼后,高净值人群投资工具、投资策略趋向多元,房市股市仍最受青睐,另类投资如委托理财、PE/VC 投资、信托产品、商业保险、期货、贵金属及艺术品收藏品等投资在高净值人群中渐受欢迎。

  另据一位银行业咨询公司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高净值人士开始对投资市场蠢蠢欲动,但中国的私人银行服务水平还远远没有跟上私人财富的增长速度。

  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表示,按照建行的最新统计,中国身家超过2000万元的净资产家庭达到85万个。

  发展或难深入

  私人银行因高资本回报率、收入流持续稳定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银行战略竞争的重点之一。2005年9月,瑞士友邦银行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国际私人银行,其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接踵而至。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中资银行也先后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

  但时至今日,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离真正的私人银行概念差距依然很大。“不是开了一个为高端用户服务的柜台就叫私人银行,私人银行也绝不是单纯的给客户推荐更多的产品。”上述银行业咨询公司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私人银行充其量还处于卖产品阶段。

  据了解,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受到外资私人银行的挤压,外资银行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品牌优势。而中资银行客户资源丰富,分行、网点覆盖广泛,能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系列。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情况显示,目前工行在客户方面已经名列首位,而招行的服务较为全面,此外,民生银行也正在发力私人一行,该行采取的是事业部制。

  上述人士还对记者表示,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不能“代客理财”,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子行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环境中,私人银行投资产品的开发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此外,在人才方面,国外私人银行包括客户经理在内的人员一般在40岁以上,具备一定阅历、社会背景、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而这恰恰是国内匮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