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大,关键是香港能把握吗?
金融海啸後,环球经济复苏呈现两极化.欧美经济因结构性问题复苏缓慢,经济总量于去年底时,尚未返回海啸前水平.相比之下,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早已跨过了海啸前水平,香港也搭上了新兴经济体这趟经济复苏快车.乐观预测的背後,当然存在着不少变数.欧美经济早阶段的复苏,主要依靠政府庞大的开支投入,现时政府已债台高筑,这个增长激素的尚馀空间已不大了.私人部门的投资与消费能否接力,成为关键因素.此外,欧洲局面更是隐患重重,南欧政府的债务危机至今未见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此事稍有差池,便会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震盪.新兴市场则受制于热钱涌进所造成的通胀压力,有些已被迫透过设限来阻止资金流入,部分则以加息来阻遏通胀重燃,中国便属後者的典型例子.
随着国家晋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不应再是关在国门内使用的货币,而应该走进世界.当人民币成为广泛流通的货币,中国在国际投资及贸易的地位便会大幅提升,应可重拾塑造世界经济秩序的应有影响力.对国家的持久发展,其好处十分明显.在上述过程中,香港可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香港早有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进驻.这有利于向世界各地推广人民币的使用,并可创造各种人民币产品,以回应市场需求.这支推销队伍当然是受利益驱使,但其推广能力是中国政府花上大量气力,也难以办到的.
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进度快慢,主动权当然在中国.过程中进两步退一步,也是平常事,例如,去年底国际热钱囤积香港炒人民币之说,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令一些人民币产品的推出时间受阻.不过,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大潮是不可能逆转的,如今的问题只是步伐快慢而已.然而,经济转型的过程不会是平坦的.港府能否有效运用财税及社会政策,令更多人可以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是香港社会能否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核心问题.期望港府增加教育与再培训方面的投入,确保香港新一代能够配合上述宏观经济发展,以及能令更多在职人士可以掌握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