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持续加息少提存准金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新年刚刚过去两周,央行再度重拳出击,12个月内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达到19%的超高水平,十分逼近该比率执行以来的最高水平。部分被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则
新年刚刚过去两周,央行再度重拳出击,12个月内第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达到19%的超高水平,十分逼近该比率执行以来的最高水平。部分被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则要执行20%的标准。不过,提供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国已经越来越逼近理论极限,且收效甚差。
由于当前货币信贷环境依然十分宽松,1月上半月信贷投放又一次井喷,可以预期年内存款准备率达到20%以上已经成为必然,不排除达到23%以上的极高水平。
随着这一比例达到理论上限,再向上的空间不大。
虽然广义货币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快速增长,但是银行存贷比的压力依然十分巨大,这就是存款准备金持续提升的作用所致。问题的核心是,如果为了收紧货币流动性,而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并且还控制不住信贷海量的格局,那这样的货币调控成本就十分高昂。货币当局不可不评估政策的成本和收益。
在存款准备金负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流动性泛滥格局难消之际,动用价格型手段就必须提上日程。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是助长过去两年信贷井喷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与银行系统行政化特征亦有紧密关联。随着CPI的不断高企,负利率持续恶化,借贷成本过于低廉,进一步提升基准利率是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选择。不加息,就难以逆转通胀预期,更不能阻遏资产泡沫的继续膨胀。
结束宽松货币政策,绝不是依赖数量型货币政策能够完成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才是宏观调控的最有效工具,不动用加息等价格型政策,就不可能控制住通胀和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