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II旨在推动美元贬值,中国应减持美元资产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为克服危机而推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了公共债务危机的恶化。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II”不但难以消除美国过度负债的一系列後果,且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副作用巨大。新的一年,中国将面临来自实体经济和金融两方

为克服危机而推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了公共债务危机的恶化。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II”不但难以消除美国过度负债的一系列後果,且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副作用巨大。新的一年,中国将面临来自实体经济和金融两方面的冲击:在出口增速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顺差减少的同时,热钱的冲击将导致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压力的增加。中国现有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也将遭受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和美元贬值的双重打击。


美国量化宽松II是在其面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经济增长的缓慢,及财政状况急剧恶化的情况下推出的,主要特点是购买美国的长期国债;主要目的是降低长期利息率、制造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推动美元贬值、恢复资产价格以及国债货币化。


美联储直接购买长期国债将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并影响其他长期利息率。但理论上说,国债长期利息率是由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种种预期而不是由美联储的政策决定的。由于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未来通货膨胀形势及政府偿债能力等因素的考虑,美联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政策可能不仅不能推动美国长期国债价格的上升,反而会导致美国长期国债价格的下降。事实上,美国国债价格在最近有明显下跌,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高于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II之前的水平。


货币乘数很小、货币流通速度很低,在当前基础货币的进一步扩张多少还是能导致美国广义货币供应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通货膨胀预期和通货膨胀将使美国避免跌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而实际利息率的进一步下降将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


由于私人消费不可能有很大增长,而财政开支的增长也受到种种限制,刺激需求的着力点只能是刺激出口,减少贸易逆差。除非出现重要的技术突破,要想增加出口只有两个办法:贸易保护主义和美元贬值。除继续强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外,美国现在终于选择了引导美元贬值的政策。现在,由于金融体系已趋稳,避险需要减少。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大强化了投资者套利、套汇的意愿。美元已从避险货币变成套利货币。大量美元资金从美国流出,流入资金回报率较高、货币趋于升值的国家和地区。当然,美元汇率的变动在未来将不是线性的,很大程度要受到欧洲、日本等地区经济状况的影响。欧洲主权债危机的恶化则会推动美元的升值。


宽松II的推出导致了美股上升。正向的财富效应有助于刺激美国居民的消费,但即便美股和其他资本价格有所恢复,其效益似乎也不足以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


美联储购买长期国债的资金从何而来?货币创造——通过印钞来为赤字融资。美国有经济学家指出:数量宽松只不过是一个幌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是使美国国债货币化。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必将大大损害美国国债的信用,其後果十分严重。


宽松的长期效果暂时还难以判断。但短期的结果已十分明确。首先,美元已进一步贬值。其次,石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大幅涨价。最後,热钱开始冲击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导致发展中国家资产泡沫和通胀恶化。


而中国经济面临的冲击可分为实体和金融两个方面。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冲击包括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减少、输入型通胀等。从金融方面看:热钱流入将导致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从而造成中国的金融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