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今年加速
世事如棋局局新。真相和道理深藏在每天发生的海量时事动态背后。《天下纵横谈》透视政治、经济、文化三维视野,贯通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每周一次为您抽丝剥茧,显现新闻本质。
本期《天下纵横谈》为您分析2011年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大背景。
【对外直投开闸,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境外直投人民币结算获批
新华社1月13日电: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了2011年第1号公告《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银行和企业可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
《办法》明确,凡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均可以人民币进行境外直接投资,银行可依据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的核准证书或文件直接为企业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金融服务手续更加便利;银行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获准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境内企业可以将其所得的境外直接投资利润以人民币汇回境内。
为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办法》规定境内机构经可使用人民币资金通过设立、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企业或项目全部或部分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
评:今年央行首个文件就是推进人民币海外结算,说明人民币随着国际化水平提高,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不断推进,认可度越来越高。当然,它更是自2009年7月,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境外试点暂定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又一次大力推进。
事实上,《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推出是本月来中国资本项下开放的多项政策之一。上海11日发布《关于本市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允许国外养老基金、慈善基金、大学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外资PE,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
随后在12日,《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公之于众,允许18周岁以上拥有温州户籍并取得因私护照者可使用外汇进行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单次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同样是在12日,中国银行(3.19,-0.02,-0.62%)在美国的分行对美国客户的人民币买卖交易启动。
评论员认为,2011年伊始,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出台的几个组合政策,将使得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速。尤其是境外直投试点的启动,将为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另一个有效的货币供应渠道,意味着人民币“走出去”将拥有贸易和投资的两种途径,两种途径互相补充,境外人民币流通量将显著增加,有助于境外人民币资金的循环和投资。
在当前外有美国“货币洪水”政策的持续压力,内有通货膨胀加剧的隐忧之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何尝不是周小川说的为热钱准备的另外一个“蓄水池”。
评论员认为,一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就有缓行和快行两种政策之争,如今看来,快行正在得到更多的认可。
【应对美“货币洪水”政策,人民币需求加大】
●美刊称海外购买人民币只赚不赔
美国《福布斯》1月13日报道: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内必将升值,美国人应多多投资,因为这种买卖只赚不赔。目前,美国人每天可以在中国银行的纽约支行购买价值4000美元的人民币。这个消息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前夕爆出,有些让人始料不及。
●本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破汇改以来新高
中新社1月15日电:本周,因欧元区负债沉重的成员国成功标售国债,缓和市场担忧,欧元大涨,美元指数则出现回落。受此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于本周后三个交易日连续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并于周四突破6.6整数关口。
评:过去的两年来,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即使在中美领导人即将举行最高会晤的当前,美国方面依然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
对外来的人民币升值要求,评论员曾指出,人民币升值也好,贬值也好,其唯一的衡量标准就在于其是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么不管美国是赞成还是反对,中国都会升值,反之亦然。
同理,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营造的这股人民币升值舆论,评论员认为,它一样也是可以为中国国家利益所用的:那就是利用西方营造的这一舆论,主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以上几条消息,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已经被海外的升值舆论提到了一个很热的水平。尤其是,美国当前的“货币洪水”政策,它虽然在一方面给中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当前,国际社会绝大部分国家都看得清楚,在没有任何一个主导产业可以将美国经济拉出泥潭的情况下,美国指望靠货币发行来刺激经济,无疑是“饮鸩止渴”,是损人而不利己,尽管由于美国使用各种金融政策,乃至政治和军事手段,制造一些地区局势紧张,来推动美元维持暂时的强势。但这些短期效应,是无力扭转美元的长期颓势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既是中国对美国货币洪水政策的一种反击,也是对美国货币洪水政策的一种约束,它将会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欢迎。而从国内来说,利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鼓励一些企业直接用人民币到海外投资,不仅可以减轻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将推动其那些接受人民币投资的国家资产从美元定价,转变为人民币定价。
【货币战略契合内外环境变化】
●外交部:没有人能对中国进行包围
综合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14日发表题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旋律》的主旨演讲并回答了众多记者的现场提问。
崔天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并不认为任何人有能力在亚太地区构成对中国的包围圈,我也不认为亚太有多少国家愿意成为包围圈的一部分。”他解释说,中国和亚太邻国的关系是很好的,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和本地区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一致的。崔天凯同时表示,“我们愿意尊重美国在本地区的合理利益和存在,我们也愿意和美国加强在本地区事务当中的协调和合作。”
评:评论员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从来不仅仅只是个金融事件,它更是一个大的国际政治。因此,它的推进力度如何,既受制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更取决于中国对内外大环境的判断。
经过2010年中美围绕汇率问题的博弈、各国围绕伊朗问题的较量,以及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等等之后,评论员认为,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一些国际政治领域“关键参数”的测试,比如对大国关系中各方政策底线的测试,又比如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日韩对东北亚经济圈态度的测试等等。
而从中国加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决策来看,可以认为,中国目前对所获得的测试结果,是谨慎乐观的。因此,我们才看到外交部官员这番“没有人能包围中国”的自信。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次发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以往明显不同的一个背景是:东亚地区由于朝鲜半岛局势不稳,日本和韩国与美国走得更近的情况下展开的。
可以说,一直以来,中国力推人民币在区域合作基础上进行国际化,这个区域合作就是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也就是中日韩区域货币合作。由于中日韩的贸易规模巨大,已经构成了与美欧鼎立的一足,因此三国一旦真能够在区域货币上合作,那么其进展将非常之快。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中日韩货币合作,不仅一直笼罩在美国的霸权阴影之下,而日韩两国尤其是日本由于私心严重,对推动中日韩货币合作并不热心,相反,日本对人民币可能的国际化前景,更表现出一种抵触情绪。因此,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照顾日韩心理的政策,即在东亚区域合作的大平台上,进一步国际化的想法,并没有获得日韩的回应。当然,我们也看到,日韩在与中国的贸易结算方面,由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表现出用本币结算的兴趣,但这点兴趣与它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相比,还是太微不足道了。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这次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再度发力,是对整个世界政治与经济变化判断与预测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也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