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20人中有15人能认出人民币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环球网记者调查了20位德国民众。受调查这年龄从18岁75岁不等。职业分布在各个层次,有学者,金融从业人员,大学生,农民,技术员,家庭主妇,教师,艺术家等。  记者出示了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面

  环球网记者调查了20位德国民众。受调查这年龄从18岁75岁不等。职业分布在各个层次,有学者,金融从业人员,大学生,农民,技术员,家庭主妇,教师,艺术家等。

  记者出示了面值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受调查者分辨这是哪个货币。其中,能辨别出这是人民币的有15人,3人不能全部分辨出是人民币,完全错误的只有2人。记者观察到,整体而言,学历越高的受调查者比学历较低的人辨别出结果的速度明显要快,争取率也高不少。

  那么德国民众对人民币的知识又是从何而来的?其中 ,三分之二的受调者指出,是德国媒体的报道,比如电视中的新闻节目,经济节目几乎每天出现人民币的镜头。此外,还有人民币汇率等专题节目。电视节目种有人民币的特写镜头。而德国平面媒体财经版的用人民币做题图的也天天有。其余三分之一的受调者表示,大学教材,各种读物,金融机构,以及到中国出差旅游时接触到人民币。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几种人民币的正面都印着中国前主席毛泽东的头像。毛泽东在德国家喻户晓,几乎没人不认识他的头像,即使较不出名字,也知道他来自中国。可以说,毛泽东仍是中国在德国的一个符号。

  80%的调查者还认为,购买人民币是一种好的投资手段。这些人认为,人民币被低估,未来肯定会升值。不过,这些认为是好的投资手段的人只有一半人“愿意这样做”。其他人表示会等待观察。他们认为,自己对人民币的投资方法还不清楚,其次人民币受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过大。在人民币政策更开放的时候,再决定。

  20人中,有12人了解人民币受到的升值压力。其中8人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理由是人民币被人为低估。中国人的实际购买力很高等。不过,只有5人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逆差及诸多国际经济问题的肇事者。

  若中国人到德国旅游,只携带人民币,在德国可以方便兑换成欧元。兑换点在各大机场和城市火车总站,各大银行等处。从2005年12月开始。在德国还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德国可以直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德国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

  不过,德国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可见度仍不高。德国法兰克福银行金融专家艾伯特。皮得斯表示,目前德国政府还没有大量的人民币外汇储备。德国官方也还没有正式表态;与中国存在双边贸易的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但他指出,德国企业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愿意这样做。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经济学院专家马库斯·陶伯教授则认为,就目前状况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还全然不能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从中期上看,推出国际上一种强势货币,这是中国的既定目标。但目前,中国距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货币动作,更多带有象征意义。中国借此要为将来的那个中期目标作一点上场的铺垫而已。

  陶伯教授认为,记账不等于流通,结算也不等于结算货币真正有什么可以动辄影响世界贸易的力量:"如果我兑换了人民币,那我就必须能够用兑来的人民币从事所有我用其它币种可以从事的生意,但这现在做不到。目前中国的所谓人民币结算协议,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上或者国与国双边协议基础上。所针对的国家大多拥有少数大宗原料可以出售,同时需要中国能够提供的基础机电设备。这样的双边贸易规模太小,完全不能和国际通行贸易量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