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渐趋活跃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跨国公司正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广泛寻求并购机会,而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也成为可观的事实。普华永道调研显示,美国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大的接受者,发生在欧盟国家的并购交易数量近年来则稳定在20宗左右,而距离
  跨国公司正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广泛寻求并购机会,而中国企业海外拓展也成为可观的事实。普华永道调研显示,美国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大的接受者,发生在欧盟国家的并购交易数量近年来则稳定在20宗左右,而距离中国较近的亚洲其他国家依然是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海外投资目的地。

  最新的“全球并购预测”显示,跨国公司正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广泛寻求并购机会。根据毕马威国际2月14日发布的这一预测,全球的净负债对EBITDA(即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比率将在未来一年大幅下降18%,净负债的绝对值同时将下降10%,显示了并购能力的提高产生大范围的去杠杆化。

  跨国公司在中国广泛寻求并购机会

  “跨国公司正面临着其本土市场复苏缓慢且困难重重的问题,但亚洲特别是中国,则提供了不少良好的投资机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许多企业对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的态度只是‘有则更好’,而现在已经成为策略的当务之急。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充裕的现金储备和强大的借贷能力,绝对能够有所作为。”毕马威香港并购咨询服务主管方恩礼(Jeremy Fearnley)说。

  “全球并购预测”是预测未来12个月的市盈率(PE)以及估计净负债与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的比率,以追踪和推测并购活动的未来发展方向。据毕马威的分析,香港企业已广泛地去杠杆化,净负债水平在未来12个月将下降49%,加上能够继续保持充裕的现金,大大提高了它们在海外并购的能力。相反,在中国内地,净负债水平预计在未来12个月有所上升,平均资产负债比率将由14.8%升至16.0%,而全球平均值则由16.2%降至14.6%。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新兴经济呈现出负债比率较低,股本融资较多的趋势。

  方恩礼解释:“这说明了中国内地银行对本土企业的支持,这是帮助本地企业落实海外扩展计划的关键。整体市场气氛是乐观的,交易活动频繁,中国企业也有进行海外交易的意向。这种情况是由西方和中国内地企业共同造成的:西方企业将策略性收购视为退出投资的最佳途径,而中国企业则致力寻找机会,收购西方价格合理且具吸引力的资产。”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趋势显著

  中国企业海外拓展已经不仅仅是计划,而是可观的事实。普华永道1月份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并购交易数量及披露金额均达到历史新高,该数据包括了国内企业间并购、境外企业并购境内企业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等。2010年公布的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4251宗,已披露的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了16%和27%。

  其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了三成,2010年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超过30%,达到创纪录的188宗,已披露的交易金额合计约380亿美元。中国海外并购目标范围遍布全球,美国成为增长的战略性目标地,2010年有32宗海外并购交易发生在美国,相比2009年仅有21宗,这让美国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大的接受者。发生在欧盟国家的并购交易数量近年来则稳定在20宗左右。此外,距离中国较近的亚洲其他国家依然是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海外投资目的地。

  从行业看,中国企业2010年的海外并购交易中,有85宗和资源相关行业有关。和高科技行业相关的并购交易则较2009年翻了一倍,达24宗。普华永道中国并购服务合伙人卢玉彪认为,尽管2010年第四季度海外并购活动交易数量相对减少,但不能否认中国企业对海外优质资产日益增长的兴趣,中国企业对收购海外资产的欲望是强烈的,资源相关行业依然是重要的收购目标。中国买家在对资源相关产业继续保持兴趣的同时,对高科技企业并购交易数量也在增加。此外,对于机械设备制造及汽车制造行业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普华永道预计,受对资源的持续需求及引进高科技技术及知识等因素的驱动,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活动在2011年将继续强劲增长,超过2010年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以资源为主的交易在过去两年持续增长的事实同样引起了毕马威的重视。毕马威指出,这种趋势还将持续。方恩礼表示:“除并购活动外,直接投资的数量也有上升。中国企业在策略层面上逐渐与拥有丰富资源的政府和企业合作,通过直接投资或合伙关系来运用资金。这种趋势在南美、中东和非洲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