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可联手促人民币国际化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变迁,正给广东金融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昨日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2011年亚太区服务业大会上表示,广东既有珠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变迁,正给广东金融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昨日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2011年亚太区服务业大会上表示,广东既有珠三角庞大的实体经济群作后盾,又毗邻香港,加强粤港金融业的合作将为两地未来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粤港互补合作前景广阔

  巴曙松表示,广东依托珠三角庞大的实体经济基础,需要能够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业进行支撑。因此,广东金融业的发展,既要紧盯珠三角地区的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又要利用好香港这个市场的杠杆来满足本土市场的需求,推动广东金融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对香港而言,如果说上海有长三角实体经济的支撑,那么香港的下一步繁荣有待于怎样更好地与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整合,其中特别是金融业。

  在人民币还没有充分国际化之前,可利用香港这个国际市场来揭示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各式挑战,并积累相应的应对方案,提供一个改革的参照,对国内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很重要的参照价值。上海更多是关注本土的金融需求,而广东和香港合作,既可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又能为香港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实体经济的支撑。

  据了解,在目前的粤港金融业合作中,不少人主要解读为香港金融企业将后台备份系统放在广东经济这种单一的模式上,但巴曙松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上两地还有更多紧密合作的机会。如为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探路。

  离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


  巴曙松表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路是,国家下放政策将香港培养成人民币的离岸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他指出,目前香港的离岸市场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仍很小。未来有两个挑战摆在我们面前:一是如何扩大香港人民币流通的规模;二是在起步阶段,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回流(大陆)的渠道,使之不对本土金融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而这正是广东的机遇。

  巴曙松提出,在这一点上,广州大有可为。“可以争取国家在广州进行试点,以更宽松的环境鼓励广东企业的人民币资金对外投资,以更宽松的环境鼓励广东的企业去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和人民币计价股票。”巴曙松说,“顺应和满足在此之前广东和香港在实体经济已经联系得非常精密的一个需要。加强、深入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一方面推动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另一方面为珠三角地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