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难消 权重调整后人行或将减少加息次数
国家统计局今日按新统计方案,调整权重比例,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上升4.9%,比市场预期的5.3%为低,但比去年12月升幅4.6%的水平略高。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PPI)按年上升6.6%,比市场预期的升幅6.3%为高。市场人士指出,CPI 虽低于预期,主要是调整了权重比例,若果按旧的统计方式,实质上 CPI 已达5.5%至6%,通胀压力并无真正消除,难改变通胀趋势。但从负利率情况来看,权重调整之后,人行或将减少加息次数,原本预期加息2-3次或将调整为加1-2次。
宝华世纪资本市场首席经济学家陈宝明接受《汇港通讯社》记者访问时表示,权重比例的调整,令1月 CPI 低于市场预期,但若按旧的统计方式, CPI 实质已达5.5%至6%,且8大类别价格指数均录得上涨,反映通胀压力很大,所以通胀压力并无真正消除。他预计中央会续采用「三管齐下」来压抑通胀,包括短期内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和让人民币加快升值,他料今年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达5%。
是次 CPI 权数调整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了2.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负责人指出,权数调整对1月 CPI 的影响为:按月减少0.049个百分点;按年上升0.024个百分点,因此,媒体关于权数调整拉低 CPI 数据0.3个百分点的报导并不准确。
国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周炳林表示,1月 CPI 涨幅低于预期,可缓解政策紧缩预期,但目前通胀压力仍大,CPI 权重虽有所调整,但难消除通胀上升趋势,而从负利率情况来看,权重调整之后,或将减少加息次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表示,1月份的 CPI 略低于预期,并不让人意外,由于今年春节在2月初,相当于跨在两个月之间,春节因素对 CPI 的影响与往年基本一致,权重的调整对 CPI 的影响并不大,应该说反映出了实际的物价水平。
对于国统局指,CPI 权重调整仅对1月 CPI 影响为0.024个百分点,有分析员认为,总体感觉这一数据不太真实,因为从实际观察来看,老百姓的感受跟 CPI 有很大差距,国统局这一数据有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要对采样和权重分析。
不过,有分析员指出,物价问题是未来几年的问题,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全球气候异常带来农产品减产,大宗商品还有继续上涨空间,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滞后效应等因素均表明,未来通胀是个长期现象,CPI 在今年会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