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重塑欧洲格局 德国晋位“太上皇”
欧洲债务危机已渐渐淡去,但其在重塑欧洲作用力格局方面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以往,欧盟执行机构作为“皇帝”主导欧洲经济融合,但债务危机让德国一跃成为“太上皇”。凭借薪资官员的角色,默克尔正在按照德国的旨意重设欧洲经济政策协作路线。
综合媒体2月22日报道,欧元区债务危机已经重塑欧盟(EU)作用力格局,德国成为掌舵人,欧盟委员会和其他成员国则成为牺牲品,以往那种欧盟执行机构通过专享权利出台法令、推动欧洲融合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在,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成为发号施令者。她根据德国的路线方针下达经济政策协调要求,再利用作为欧盟薪资主管的影响力获得支持,而毫无疑问,法国在充当年幼伙伴的角色。
柏林传达的主要精神在于:“如果你们希望德国纳税人为欧元区承保,就必须接受德式财政规则,上调退休年龄,让你们的经济更具竞争力。”而经过最初的集体抵制之后,欧盟成员国似乎将在3月听从柏林的旨意,以此作为换取德国同意调整欧元区救助基金的代价。
希腊和爱尔兰已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EU救助,根本没有争辩的底气。其他诸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也在疲于应付巨额预算赤字带来的债券市场压力,除了顺从,别无他法。
多位欧盟领导人已在2月初的欧盟峰会上对部分人士所认为的法德政策“圣旨”发出抗议,比利时和奥地利等欧元区小国则因为被告知必须废除与通胀指数挂钩的薪资机制或者重新制定国家养老金体系而怒发冲冠,尚没有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则表示担心自己会游离于正在快速融合的欧盟圈子之外。
一外交官援引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质问默克尔以及法国总统萨克齐(Nicolas Sarkozy)的话表示:“你们真的以为自己有权利以这种方式对待所有人?”作为回应,默克尔和萨克齐指出,欢迎非欧元区国家自愿加入这个“竞争公约”,但加入欧元区之后,这些国家仍然保留了单独做出决定的权利。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Jose Manuel Barroso)对一些大国无视其他成员国权利、在欧盟条约框架之外通过“政府间诱惑”寻求经济政策合作的做法提出警告。他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在创建新治理机制方面,创造性空间有限,一定不能导致欧盟现有政策失调。
德国领导人则援引欧盟条约在“共同竞争力”方面的限制,以及所有27个成员国批准新条约时的难度,为加强欧元区政府经济融合的路径选择提出辩护。
英国正在颁布法律,要求伦敦进一步将主权移交给布鲁塞尔时举行公投,这为欧盟现有的爱尔兰以及丹麦公投障碍增加了新的难度。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2月在柏林一次演讲中指出,“多数成员国在进一步融合时遭遇的政治阻力不可忽视,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只能做出有限的制度改进。”
面对欧盟委员会以及欧洲议会对德国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时偏离“共同方法”的警告,默克尔本人进行了回击。她在11月份的一次关键政策演讲中表示:“没有共同能力,就不能使用共同方法。”相反,默克尔提倡一种“新联盟方式”,实际上就是共同方法与成员国之间协调措施的结合。
这听起来有点像身处地球的欧元区即将化为灰烬,却仍在为火星上的神学进行辩论。不过,制度仍旧非常重要,而且这场势力范围之争有可能决定欧盟未来格局。
德国推进政府间经济政策合作的部分目的在于限制自己未来可能要担负的财政责任,避免向负债国提供资金援助。德国官员曾私下表示,除了自有资源,布鲁塞尔会增加欧盟预算,向穷国分配更多财富,还会发行共同担保的欧元区债券为主权债务融资。
德国资深银行家、总理顾问伊辛(Otmar Issing)1月警告称,尝试为了维护欧元而通过转移财政偷偷创建政治联盟,会迫使德国民众抛弃欧元。
部分分析师质疑默克尔是否会在3月让德国增加甚至是非常适度的财政支持力度,来扩大欧元区救助基金的规模和灵活度。而在德国,来自联合政府内部其他小党派的反对、公众和媒体的敌意、以及宪法法院的担忧,都在蚕食默克尔的作用空间。
欧洲理事会外交关系智囊团分析师Ulrike Guerot表示:“我担心,我们会成为一个更加以德国为主导的欧洲,而且没有我们需要的那种财政联盟和经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