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上半年升值空间可能大于下半年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从历史的时间跨度考察,人民币汇率的调节规则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1994年的汇率并轨,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汇率改革,有力地稳定了当时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得以平滑,并使实际产出

  从历史的时间跨度考察,人民币汇率的调节规则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1994年的汇率并轨,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汇率改革,有力地稳定了当时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得以平滑,并使实际产出增长曲线变得更为平坦。

   同时,因为内外部平衡掌握相对较好,外汇购买量基本低于基础货币增加量,央行在外汇占款压力下被动进行对冲操作的压力不大。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2005年7月再次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重新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轨道。

  2008年7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人民币兑美元在经过3年、累计幅度超过20%的升值周期后,为了避免危机的传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区间再次主动收窄。

  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的重新启动,标志着危机应对期间的特殊汇率政策走向正常化。央行当时的相关公告,强调将逐步实现从参考单一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的转变。

  这意味着2011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可能会逐步转向主要参照经常项目平衡波动,更加关注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系,不片面强调人民币对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综合考虑,货币篮子尽管覆盖的货币数量较多,但是大致可以归结为美元类货币、日元类货币、欧元类货币,三者的构成只能根据相关经济指标大致模拟测算,预计美元依然可能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的可能时点选择:1)考虑到目前国际原油、粮食及其它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以及G20财长会议对外部不平衡修复的强调,特别是抑制输入型通胀的现实要求,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的可能性加大;2)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特别是欧元升值时,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升值不仅可以稳定汇率预期,也可以避免今后更大的被动升值压力。

  从幅度的选择上看,大致可以模拟测算:1)基于当前抑制总需求、管理输入型通胀的较大压力,升值幅度预计会大于2010年。从全年来看,上半年的升值空间可能大于下半年,因此,不能排除总体上呈现上半年以较大幅度升值,下半年稍有回调的可能,整体上使全年的升值趋势依然会保持“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继续呈现“双向波动、小幅升值”态势。

  从可能的“参考”方式看,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响应方式可以有三种备用的选择,具体的选择组合取决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日常的美元汇率波动通过篮子货币的“浮动区间”来覆盖。如果美元持续升值或贬值,而且幅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货币篮子的中心平价不调整,那么有效汇率就存在高估或低估,此时,合理的选择是引导变化中心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