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向两会提交提案,建议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市场化的大方向下,需要对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以形成必要的融资约束机制,遏制上市公司盲目超需求融资的冲动。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向两会提交提案,建议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在市场化的大方向下,需要对政策进行进一步调整,以形成必要的融资约束机制,遏制上市公司盲目超需求融资的冲动。

   上市公司融资中的主要问题

   谢卫在提案中表示,2010年上市公司的融资数量、金额,不但创出了历史新高,也创出了全世界的最高纪录——全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超过1.02万亿元。统计表明,2010年我国一共首发新股349只,几乎每天有一只新股发行,这一数字超过2007年-2009年三年间全部新股的总和。首发股份达到了580.40亿股,平均每天供应1.6亿新股。募集资金为4879亿元,已经是连续第二年排名世界第一。

   新股发行价格过高,超募资金无正当用途,资源配置效率大幅降低。统计表明,2010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创出了59.22倍的新高。与目前二级市场上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不相上下,创业板的市盈率更是高达70倍,过高的市盈率使上市公司普遍超募,去年一年的超募资金达到了2099亿元,超过了2006-2009年四年的总和1837亿元。由于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投资,容易造成资金的极度浪费,相对于社会上众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紧张而经营困难,资本市场的过度融资更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银行业融资过多,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去年总共1.02万亿元的融资额度中,银行业的企业融资额度明显偏高,占A股市场总融资额的30%。

   上市公司融资项目不实,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现象仍然较多。由于上市公司融资所需审核时间长、环节多,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又会因为各种体制、机制上的原因,造成项目资金超支。

   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谢卫建议直接融资要与间接融资相匹配,在银行业信贷天量增长后,证券市场的融资应当相应减少。当银行业的信贷大幅下降之后,证券市场的融资速度可以适当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