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用外储推动中企“走出去”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85万亿美元,牢牢占据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地位。巨量外汇储备对调节国际收支、抵御金融风险、维持汇率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亦面临着使用效率低,缩水风险大的

   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85万亿美元,牢牢占据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的地位。巨量外汇储备对调节国际收支、抵御金融风险、维持汇率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亦面临着使用效率低,缩水风险大的难题。此外,外汇储备增加,需要相应人民币的供应,这无形中加大了通胀压力,加大了中央银行调控成本。

   为此,全国工商联在一份政协团体提案中建议国家拿出一定数额的外汇储备,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

   在具体操作上,提案建议国家拿出部分外汇储备存于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与银行签订专项外汇存款协议,银行保证回报率不低于美国联邦政府同期国债票面利率;银行对企业投资进行评估,并直接贷外汇给企业用于对外投资。这样银行和企业都避开了汇率变化的风险,央行的外汇储备也能得到收益保证。

   提案同时建议设立海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专门支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业务。鉴于主权财富基金直接投资较为敏感,存在较多限制,可借鉴中非发展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基金等股权基金模式,以商业银行或大型企业发起,并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设立若干针对特定区域或特定行业(如资源类、高新技术类)的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要适度向有条件对外投资的中小企业倾斜,支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这份提案由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提出,在起草人员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分散外汇储备过于集中的风险压力,扩宽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还可以支持企业的对外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获得资源、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很好地结合和发挥了国内外优势。

   据介绍,目前,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投资以美国为主的海外政府债券市场;二是利用中投公司投资运作;三是购买黄金储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美国国债持有国,持有美国国债已超过9000亿美元,美国长期国债年收益率仅为4%左右。当前,人民币已处于上升通道,升值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美元自2002年以来已贬值约40%,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65%,仅美元贬值因素一项,就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巨额账面损失。

   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美欧货币政策持续量化宽松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外汇储备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全国工商联人士看来,利用外汇储备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实现保值增值的需要,也是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副主任李飞在调研时发现,企业在“走出去”时,需要外汇支持的愿望迫切。李飞对《财经》记者介绍说,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4500美元,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阶段。从实践看,海外投资合作所需资金往往数额巨大,企业对外投资需要数量较多的贷款,而国内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外汇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外汇头寸严重不足,企业对外投资一般只能从银行贷到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汇,这样企业投资面临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企业的对外投资的积极性。

   提案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外汇储备,推动企业“走出去”,既是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能力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