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全球结构调整:“起步”与“逐步实现”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新兴市场国家实力稳步上升的过程正日益凸显。以“金砖四国”(BRICs)和“新钻11国”(Next Eleven,下称“N-11”)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的出现和壮大,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版图。  另一方
  新兴市场国家实力稳步上升的过程正日益凸显。以“金砖四国”(BRICs)和“新钻11国”(Next Eleven,下称“N-11”)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的出现和壮大,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版图。

  另一方面,如联合国经社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所指出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主要表现为“量”的变化而不是“质”的变化。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仍将长期存在。

全国政协会议下午3时开幕 聚焦两会专题 国务院通过个税修正案
专家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 成渝经济区规划终获批 影视剧控烟非禁烟 审查是关键 高清:中国空军运输机利比亚撤侨 曹建海:我为何非常同情郎咸平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中坚力量,中国面对的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

  717个新兴市场城市

  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总量将迅速追平并赶超主要发达国家集团,经济增速也将显著快于世界平均增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兴市场国家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主要动力。据经合组织(OECD)2010年的报告指出,世界30个最富有的OECD成员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将会从2000年的60%降至2030年的43%。

  IMF的数据显示,经济危机前,新兴经济体就在以更快的速度追赶发达国家经济体。而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受冲击较小的新兴市场经济体。IMF预测,2011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将达到6.4%,特别是“金砖四国”的增长势头将更加强劲,而这种态势将持续到2015年。

  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全球70亿人口中,1/3(26亿)生活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15年新兴市场国家城市还将新增人口13亿,而发达国家仅为1亿,因此未来几十年全球最大的商业机遇将来自于那些人口在50万以上的717个新兴市场城市。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着力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加大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这使得它们在全球商品和服务产业中的竞争力不断上升,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在1990年的科研活动占全世界的95%,而到2007年已降至76%。2010岁末,《金融时报》惊呼:“ 创新已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引领世界市场的创新产品,其开发地正在向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一批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印度的软件业、巴西的航空业、中国的造船业等都在不断刷新世界研发与生产的新纪录。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从传统产业中突围还是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市场国家的创造性和活力都是引人注目的。

  同样,在全球政治格局中,新兴市场国家同样在利用发展了的实力逐渐争取相应权利。一方面,各国的合作能力和协同意愿空前加强,合作方式也更为灵活和多样化,一批新的合作组合涌现出来,如“N-11”、“展望五国”(VISTA)、 “迷雾四国”(MIST)等,都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上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和机遇,这些组合的出现帮助增加了合作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在更大范围更深层级上参与到各项国际机制中来,不仅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帮助改革各项机制存在的积弊。由新兴市场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G20取代了原来发达国家主导的G8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新兴经济体在诸如IMF等国际机制中的代表权增大,并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等领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得到了更多回应。

  非零和博弈

  新兴市场国家上升期的整体带动作用和协同作用可以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推动现有国际体系朝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带来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组,这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日趋明显。

  新兴市场国家的巨大潜在市场也是中国接下来几年中应该着力争取的。消费泡沫引发的经济危机促使发达国家抑制消费并追加实体经济生产。发达国家市场的萎缩使新兴市场国家市场的重要性和潜力都凸显出来。争取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一方面有助于获得未来竞争中的“高地”,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承上启下的缓冲地带,帮助中国减轻调整带来的“阵痛”。

  然而,所有这些努力及其成果很大程度上都将依赖于世界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和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正如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展望》指出的那样,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仍然根植于发达国家,并将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的渠道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稳定。

  新兴市场国家兴起带来的国际商品贸易与要素流动的新特征,带来了新的贸易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的上升。在商品领域,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整体抬头成为新风险。

  据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20个新兴市场国家中有近2/3的国际实际利率值为负,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巨大,同时,资产价格迅速上涨。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在2011年进入加息周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不协调很可能带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新风险。

  中国的局面则更加复杂一些:一方面是内部通胀压力;另一方面是外部因汇率问题产生大量过剩资本争相涌入的威胁,这将在一段时间内给国家的调控能力带来严峻考验。

  同时,在全球治理中坚持的“共同仍有区别的责任”仍需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努力争取。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新兴经济体毕竟都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与发达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虽然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也认识到应该更多承担全球治理的责任,但在责任的分担上理应与发达国家有所差别。

  因此,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不仅有赖于新兴市场国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更需要世界经济体系的深刻变革。

  目前,发达国家的通缩政策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政策形成了强烈反差,严重影响了国际经济的稳定性。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贸易不平衡只是一个结果,是国际经济不平衡以及内部储蓄与投资不平衡的外向延伸。对于中国,“十二五”期间,“将会是参与这样一个全球范围内结构调整的"起步期"和"逐步实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