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人民币中间价再创新高 初步具备避险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美元兑人民币3月3日中间价为6.5695,较上日6.5736小幅调低41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低。人民币对美元自今年初以来累计上涨0.8%左右,自去年6月二次汇改以来累计升值约4%。市场几乎笃定,人民币对美元今年将升约5%-7%。
中国央行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5016.47亿元,环比增长近25%。这一数字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此前,多家机构预计1月外汇占款在4000亿—4500亿元之间。这一数据也远高于当月外商直接投资与外贸顺差之和。1月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00.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64.5亿美元,这两个渠道合计流入的外汇净增量约1087.68亿元人民币,与外汇占款差额近4000亿元。
外汇占款居于高位,与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有关,也与1月人民币持续升值有关。在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人民币升值加速的背景下,国内企业、个人将留存海外资产调入境内,也是外汇占款强劲增长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使得人民币未来走势更为市场所看好;此外,从1月全球资金动向来看,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流向出现分化,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有流入中国的迹象,显示人民币初步具备避险功能。
“人民币升值”和“外汇流入”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尽管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不少负面效应,但是与此同时,升值也能缓解由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致的输入型通胀,并且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国内对升值的容忍度可能将提高。升值预期增大外汇流入压力,过多外汇流入又成为了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动力。而为缓解升值压力,央行被迫在市场上购汇,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央行虽然进行了大规模对冲操作,但市场流动性仍非常充裕,引发通胀预期。
市场普遍预计中国将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谨慎上调利率,加大人民币升值速度抵御通胀。尤其在近期中东及北美局势持续动荡导致油价冲破100美元大关背景下,输入型通胀压力将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来对冲。
与此同时,欧美在通胀态度上的明显差异,导致国际市场美元持续走软。中东局势未能提振美元避险买盘,反倒引发市场对高油价损及美国经济的担忧,另外美国两党因债务问题纠缠不断,也令美元多头纠结,美元在国内基本面数据持续向好之际,反而持续下挫至四个月新低。国际市场美元走软,也带给人民币上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