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合作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目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粤港澳的合作开始了进一步的合作和深化。粤港澳的合作,表面看是盘活区域经济,深层次似乎蕴含着国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考量。 一、区域经
目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粤港澳的合作开始了进一步的合作和深化。粤港澳的合作,表面看是盘活区域经济,深层次似乎蕴含着国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考量。一、区域经济合作会逐步加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与港澳合作的机制化水平,支持粤港澳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6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协议中提出,将携手建设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
同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双方回顾了过去一年推进粤港合作的主要情况,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商推进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事宜。
香港需要和广东进一步加强合作,这样才能够凸显作为金融业龙头的地位,而广东也需要和香港、澳门的合作来提升现代制造业,整个区域的合作将使这三个地方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二、深层次考量是人民币国际化
我们认为,在加快粤港澳经济合作的背后,实际上是管理层实施人民币国际化规划的体现。
对比香港和上海,上海有长三角实体经济的支撑,这个优势是香港所没有的,因此,加强与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整合,尤其是金融业,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一方面,香港在有了实体经济的支撑之后,可以更好的利用自己国际市场的地位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预计国家的思路是这样的,将香港培养成人民币的离岸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只是目前这个离岸市场的规模还是很小,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需要跨越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如何扩大香港人民币流通的规模;二是在起步阶段,如何建立一个稳定回流(大陆)的渠道,使之不对本土金融体制形成很大的冲击。
我们认为,加强粤港澳的区域经济合作,用意就在于此。
三、未来经济发展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尤其是高油价很可能倒逼管理层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中东北非冲突进一步升级,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新高,对中国来说,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来抵消高油价的压力,似乎是调控思路之一。
不过,这只是当前形式压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港交所今日起与中国A股同步开市也只是一个加强与内地联系的信号,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未来港交所的动作很可能更多。比如鼓励深港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人民币竞价的各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的债券;积极参与和支持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股票;实行港币和人民币双重计价,投资者可以自己选择进行投资和交易等等。
而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允许内地企业在香港以人民币IPO,这样就会使得两地市场的接轨程度更大,更容易形成比价效应,从而有助于修复A+H倒挂现象,有助于A股蓝筹估值回升。
四、超预期分析:香港人民币IPO,小QFII,通胀
由于担心热钱流入压力,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预期偏向稳步推进,尤其在当前流动性相对宽裕,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度不足。广州万隆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具有超预期推进的因素。首先,汇率政策将可能成为解决通胀的重要选择之一。贸易顺差过大系通胀之源,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贸易结算,资本项目开放,允许鼓励外汇走出去,有助于减少外汇储备规模,降低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最终有利于舒缓流动性推动的行情。其次,人民币贸易结算增长快,客观上要求投资功能增强,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从2010年,汇改的进程明显加快,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协议互换的范围明显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的迅速扩大,在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投资功能的增加,例如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香港人民币IPO,小QFII之类。近日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将意味着金融创新试点方面获得重要突破,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