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成为外资行对公业务吸储的主力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根据监管要求,今年是外资银行贷存比达标的最后年限,外资法人银行须于2011年底将贷存比降至75%以下。在这条铁律下,外资银行早早准备“储粮”,从去年开始,一些外资银行存款增速快速提升。 但在吸储渠道上
根据监管要求,今年是外资银行贷存比达标的最后年限,外资法人银行须于2011年底将贷存比降至75%以下。在这条铁律下,外资银行早早准备“储粮”,从去年开始,一些外资银行存款增速快速提升。但在吸储渠道上,有某外资银行信贷人士表示:“一些外资银行对公业务上吸收存款,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现的。”他举例,内地一家有进口原材料需求的公司A,若希望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减少汇率损失,可以通过在内地一家银行开出人民币信用证到香港,公司A在香港的关联公司B凭此信用证,可前往香港的银行做贴现,然后向位于如美国的供货商C购买原材料,公司C将原材料直接从美国发货给内地公司A。在此过程中,公司A和公司B往往是母子公司关系,或者存在股权关系,公司B作为支付平台。
做这种结算时,内地的上述银行会要求公司A将信用证上金额的100%或部分比例资金存入该行,因此实际上人民币的存款留存在内地该银行系统内,以此增加了存款量。上述人士表示,“现在外资银行暂时没有强有力的产品可替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来吸收存款,管理层仍会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