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证券:人民币国际化为香港带来机遇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近来,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允许部分机构投资内地债市、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海外直投试点之后,中央将进一步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IPO,这更加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是人民
近来,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允许部分机构投资内地债市、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及海外直投试点之后,中央将进一步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IPO,这更加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下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中央及香港相关金融部门围绕人民币IPO所进行的前期配套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其实,内地与香港共同合作推行人民币IPO,一切为了人民币国际化。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这不仅对中国货币体制改革,更对全球货币机制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与货币再均衡的必然需求。目前,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主要是由于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假如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可改变全球经济受美元影响过大的货币格局。按照现行的贸易结算体系和货币体系来分析,贸易结算主要使用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许多国际商品如石油、黄金、贵金属也主要以国际货币计价。这种贸易结算制度与货币体制,已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与货币失衡,特别是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显示了目前的国际货币已经不能承担其调节世界经济发展均衡的责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还需要一些其他的稳定的国际化的货币,这就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契机。从亚洲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一个市场中,有一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将大大减少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交易成本,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提高交易的规模、效率和国家福利。
另外,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上来看,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较大力度地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与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的发展,其中,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规模以及交易水平,其目的是在境外尽快形成与欧元证券和美元证券抗衡的人民币金融市场。这种逐步扩大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交易,对于在条件成熟时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正如,著名经济学者李稻葵所说,要培养外国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坚持把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从国家金融安全方面来看,一种货币所到之处,必然是也是国家利益所在地方,香港作为中国领土主权的一部分,风险相对容易控制。当然,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包括自由开放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熟的法律框架和基础设施、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及产品、大量的国际金融人才、良好的中英文语言环境等等。另外一方面,从最近密集推出的相关政策来看,说明中央正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已经描绘了人民币资本项目改革的路线图:在有效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具体包括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改革对外债权债务外汇管理、放松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以及提高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四大举措。
明显地,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推行及落实,将进一步增加香港的人民币资金规模并完善人民币跨境流动机制,使大量增加的人民币资金流出与回流逐渐方便,同时使人民币投资产品的品种与数量会显着增加,从而带动香港整个金融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金管局副总裁彭醒棠最近指出,今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筹集资金以FDI形式回流内地的金额,增长潜力巨大.2009年香港对内地的投资达460亿美元,占当年内地整体FDI的近50%.去年通过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而以FDI形式回流内地的资金少于2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整体FDI的1.5%。其中,获益最大的机构包括香港交易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券商、保险公司等等。
对于香港交易所(388.hk)来说,随着全球各大交易所之间的兼并收购的展开,香港交易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这使它必须牢牢把握好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的机遇。香港交易所积极筹备人民计价产品,其中股票产品无疑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根据数据显示,香港交易所为确保首只人民币IPO的推出万无一失,正在对人民币计价产品的电子认购首次公开招股、交易及结算进行最后仿真测试,当测试完成后,人民币计价证券在港交所挂牌的交易结算系统方面的准备就全部完成了。更重要的是,随着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与股票之后,各种人民币基金将涌入市场,此外,期权、期货和掉期等人民币计价的证券与商品相关的衍生产品也将陆续推出,这将进一步地提高香港交易所的集资金额与交易量,其国际地位与公司综合实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对于在香港的商业银行来说,面临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机遇,各大商业银行已经不断增加与提升人民币业务相关的配套服务,如:为了配合人民币IPO的发行中银香港、恒生、汇丰、交银香港等纷纷推出人民币本票,方便投资者认购人民币IPO,同时,客户可以用人民币本票除了认购人民币新股之外的缴付保险费、支付本地供货商账项或员工薪金等。人民币跨境业务是对客户金融服务产业链的延伸,对于中资银行的优势更加明显,这是由于中资银行熟悉国情、内地有分支机构及业务、推出的产品较容易被内地客户接受、拥有大量的人民币存量等,特别是经营理念与模式先进、海内外经营管道发展迅速的中资银行,如:招商银行(3968.hk)等。
对于在香港的投资银行与券商来说,随着人民币金融业务的增加,投资银行与券商可以参与各种金融业务将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在人民币股票与债权的发行与承销,参与各种证券与商品的人民币计价的衍生产品等。同时,香港各中小券商正在为人民币IPO做准备,如:扩充自身人民币储备,更新结算系统等,然而,由于银行、投行等大金融机构大幅度降低交易佣金抢业务,预计香港各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样地,对于中资银行系投行与券商优势更加明显,如:母公司在资金、客户、产品和网络等方面可以提供强大支持,以及涉及境内外、涵盖Pre-IPO、IPO、POST-IPO各环节的较为完善的金融产品链等,如:中银国际等。
对于在香港的保险公司来说,随着人民币业务的扩大,人民币的保险产品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由于香港是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不仅有港元保单,也有美元与澳元等保单,人民币保单的面世让香港保险产品市场更丰富,其中,中银香港旗下中银人寿与汇丰旗下保险公司等2010年上旬已推出人民币计价的保险产品。从市场分析可以得出,银行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受投资者欢迎。因此,对于有中国背景、强大经营网络及经营保险业务的中银香港(2388.hk)有较强本土优势。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及其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正如,著名经济学者李稻葵说,人民币国际化需要15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戴相龙也说人民币国际化需要15-20年。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香港还存在限制,如: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在港人民币的投资渠道有限、在港人民币用途有限等,但是香港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及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既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妥推进,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利于促进香港金融业发展,更有利于香港整个经济长远的发展,这些都是毋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