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银行战略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十二五”规划在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目标规划,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一新的方向与目标,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
  “十二五”规划在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目标规划,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一新的方向与目标,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发展赋予了深远内涵,也开启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篇章。在未来几年里,银行业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向导,配合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全面实施战略转型,积极服务于实体经济,走出一条差异化、集约化以及综合化经营之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日前,本报记者就银行战略转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记者:“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被提到了首位。这对于银行业来说,意味着哪些机遇?

  郭田勇: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水平,银行业应调整传统的信贷模式,推广差异化经营模式,为不同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居民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的满足;同时,优化消费投资结构,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与服务力度。 应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消费金融能够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有效激发消费需求,尤其是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需求。而且消费金融本身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其快速发展能够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对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供给主体,银行业要充分挖掘消费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根据银行信贷规模以及风险管理的优势拓宽消费金融业务领域;在商业银行传统的消费金融领域,创新消费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流程,提高服务水平,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规范信用卡业务,摈弃只追求发卡量的竞争模式,完善信用卡结算业务,加强风险管理。同时,银行业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积极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建立独立的小企业绩效考核机制,给予一定的风险容忍度,整体考核资产质量,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

  记者:“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银行业应该如何调整战略目标和方向?

  郭田勇: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银行业的服务和支持,银行业应通过自身资金、信息以及技术优势,优化信贷结构,通过控制信贷流向来进行产业筛选,重点扶持国家发展的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加强服务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在经济与金融之间形成良性的环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