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或“温和”上行
2011年第一季度以来,欧债担忧重现,利比亚、中东紧张局势导致石油价格持续高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结构性通胀的风险增加。此外,后危机时期的金融体系依旧脆弱,市场正常化仍需考验。但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不减,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发达经济体产出缺口缩窄,新兴经济体延续强劲增长,全球政策的总体环境维持刺激力度,政策累积效应凸显。在如此动荡的宏观背景之下,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季度变化如何,以下给出详细分析。
汇率走势
窄幅波动 小幅下降
从年初到1月12日是第一周期的上升阶段;从1月13日到2月7日,是第一周期的波动下降阶段;2月8日到2月16日是第二周期的上升阶段;从2月17日至3月底,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均呈现出下跌走势。与2005年为基期的一篮子货币汇率比较,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高估的状况有所改善
2011年第一季度,复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走势平稳,窄幅波动,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与盯住一篮子货币模拟指数的差距较2010年末有所缩小(如表1所示,由年初的11.36缩小为10.07,缩小0.29%),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际值与模拟值的差距也由年初的0.7665缩小为0.6968,缩小0.0697。与2005年为基期的一篮子货币汇率比较,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高估的状况有所改善。
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第一季度复旦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总体运行平稳。至3月底,复旦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3.955,较年初的114.937下降0.85%;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116.053和113.877,相对于年初振幅为1.89%。复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924,较年初的118.324微降0.34%,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119.727和117.844,相对于年初振幅为1.16%。2011年以来,中国价格水平高企,通货膨胀幅度远高于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低于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对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形成一定的上行推力,所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降幅和振幅均低于名义有效汇率。
从图2可以看出,根据复旦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走势,可以将第一季度划分为两个比较完整的波动周期,第一个周期为年初到2月7日,第二个周期为2月8日到一季度末。
从年初到1月12日是第一周期的上升阶段,该阶段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最低点为114.495,最高点为116.053,较年初上涨1.116%,涨幅为0.97%;实际有效汇率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为117.904和119.727,较年初上涨1.403%,涨幅为1.19%。而复旦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模拟汇率指数在该阶段处于小幅下跌走势,从年初的103.58点下跌至103.376点,跌幅为0.2%。
从1月13日到2月7日,是第一周期的波动下降阶段。在达到期内高点后,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开始在波动中下降,最低点分别为114.135和118.112,比期内高点分别下跌1.918%和1.615%,降幅分别为1.65%和1.35%。复旦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模拟指数延续了上一阶段的下跌走势,在2月1日达到第一波动周期的底部后开始反弹,最低点为102.649,期末反弹至103.07点,最终较年初下跌0.49%。
2月8日到2月16日是第二周期的上升阶段,名义有效汇率从114.275上涨到115.367,涨幅为0.96%;实际有效汇率从118.256上涨到119.386,涨幅为0.96%。而复旦人民币盯住一篮子汇率模拟指数则相对较平稳,波动幅度不大。
从2月17日至3月底,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均呈现出下跌走势,较本期内最高点分别下跌1.412点和1.461点,跌幅均为1.22%。从整个一季度来看,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下跌0.98点和0.4点,跌幅仅为0.85%和0.34%。而模拟汇率指数在该阶段先下跌后反弹,最高点为103.15,最低点为102.4,期末值为102.88点,最终较年初下跌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