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应加强监控资本流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三发布的报告称,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应加强对金融和外汇资金流入的监控。
文章称,新兴经济体应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尽量降低资本流大幅波动所引发的风险。这可能暗示新兴经济体有必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这篇报告由社科院学者撰写,并在博鳌论坛召开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定于本月晚些时候在海南召开的博鳌论坛是全球政商两界领袖交流的盛会。社科院的这份报告由博鳌论坛秘书处组织撰文,但报告与论坛之间的关联尚不清楚。
社科院学者重申,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了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这些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和二十国集团(G20)的其他10个新兴经济体,也就是报告所称的E11(新兴经济体11国)。
报告还称,目前迅速涌入新兴市场的资本存在逆转风险,资本可能出现外流并破坏市场稳定;一旦发达经济体增长加速,这种情况将尤其严重。
报告举例称,如果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加快,而新兴经济体11国的发展速度放缓,导致资本流入国的货币升值空间缩小,那么海外资本可能会流出新兴经济体。
在上周于中国举行的非正式G20会议上,成员国基本上认同了如下观点:在特定条件下,可利用资本管制手段抑制不利于稳定的资金流。这与之前G20普遍赞成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立场大相径庭。
社科院报告称,拥有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可能面临外汇储备贬值的风险,同时还面临通货膨胀上升和对冲过剩流动性成本高昂的问题。
报告称,加息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控制流动性过剩的手段可能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报告指出,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复苏势头还不稳定。
报导称,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挑战;新兴经济体11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将变得复杂:宽松的宏观政策会导致价格上涨,紧缩政策又会让经济增速放慢。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令美元的价值受到影响,长期趋势预计是美元贬值,而美元贬值将影响中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但他没有进一步说明。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8473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美元资产。
张宇燕说,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主要挑战有通货膨胀、包括贸易失衡在内的全球经济失衡、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