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通胀压力加息符合预期
昨天央行宣布加息,这已是从去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利率。多数专家认为,如此频繁的货币政策运用,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抑制物价上涨,舒缓通胀压力。
为何再度突然加息?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此次做出加息决定,意在应对当前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物价压力。
本月初率先出炉的3月份PMI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证实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4%,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在连续三个月回落后再度上行。作为判断经济形势的先行指标,PMI指数高于50%一般来说意味着经济扩张,反之则说明经济萎缩。当前的PMI数据,缓解了市场对经济大幅下滑的担忧,但同时经济扩张带来的通胀忧虑再次升温。
指数发布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指出,从目前来看,控制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业反映:当前油品和煤炭等能源类产品,以及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价格上涨势头明显;受日本地震和核电站泄漏事件影响,一些电子元器件,诸如集成电路、晶元、半导体进口困难,货紧价扬,由此可能带来国内机电产品价格上涨。
在经历了1、2月份CPI连续走高之后,3月份CPI依然向上是业界专家的共识。专家预计,3月份CPI将保持在4.9%至5.3%之间,突破5%的可能性较大。而且,4、5月份的CPI指数很可能依然在高位徘徊。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较大的通胀压力是触发中国人民银行动用加息工具的最直接因素之一。
连续加息带来哪些影响?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在本来资金面就已很紧的背景之下,加息不会对股市产生太大影响。
清明假期之后,市场交易时间仅有三天。央行再次选择在节日期间的最后一天宣布加息,也应是出于不对市场造成太大冲击,给市场以消化时间的考虑。江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魏凤春认为,此次加息属预期之中,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利空出尽反是利好。自去年起的三次利率上调中,次日市场最大跌幅仅为1.9%。机构预计,如不出意外,今天股市很可能以低开的“惯例”开局。
对于楼市而言,加息的影响要更为明显一些。随着央行自去年开始的9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已急剧收缩。上海某大型国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该行每天用于房贷的资金额度仅有300万至50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全市200多家网点客户的需求。利率上调,将使居民和房地产企业贷款成本再次上升。
不过,对于居民来说,存款却较过去更为划算。光大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储蓄搬家与转存都需要谨慎,转存是否划算要依照定期存款的期限和已存天数来定。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若存款已存了34天,将钱取出再转存,之前34天的利息要按活期来算。这样,多获的收益并不比损失的利息多,还不如不转存。总结起来就是,定存不宜超半年,转存算好临界点。
下半年货币政策是否趋缓?
高密度的货币政策出台,下半年是否还会继续?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下半年缓和放慢的可能性较大,最快可在今年二季度看到迹象。
决定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物价。一般来看,物价上涨期基本维持在25—26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各种商品会出现轮番上涨的现象。最近12年中的三次物价大幅上涨,周期基本维持在25个月左右。而目前的物价大幅上涨已经维持了20个月左右的时间,下半年将有所回落。
从实际来看,目前货币供应方面基本保持在17%的水平以下并保持平稳,这对未来物价回落是一种积极的力量。与此同时,房地产是物价涨跌的先兆板块,一般提前2—3个季度反映物价趋势。目前,房地产调控效果正逐步显现。此外,逐渐平稳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等,也是物价在下半年逐渐回落的动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