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发生转变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4月10日,博园基金会理事长秦晓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向常规,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将从规模红利转向制度红利和劳动生产率红利。   他认为,未来三

   4月10日,博园基金会理事长秦晓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示,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向常规,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将从规模红利转向制度红利和劳动生产率红利。

   他认为,未来三十年中国可挖掘的发展动力,一是劳动生产率红利。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靠大量的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形成所推动的要素,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很低。所以中国未来30年发展要通过技术进步(包括资源利用率)、人力资源的改善以及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调整来挖掘劳动生产率最基础的因素。二是新一轮的制度红利。他认为,要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是制度改革的关键,释放新一轮制度红利是未来30年中国经济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

   秦晓说,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转为常规,而增长的动力也将从规模红利转向为制度和劳动生产率红利。从人口因素来看,一方面是老龄化严重。2010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开始放缓,预计到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停止增长并随后转为负增长。另一方面是城镇化进程太快。在过去三十年里城镇人口比重平均由1978年的17.9%增长到2008年的45.7%,年均增长0.93个百分点,而问题在于农村人口转移太快,其中有能力的人先转移到城市中,但在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而工业中缺少的大量劳动力与这部分人的年龄、知识、技能不相适应。

   第二个因素是外部需求。他认为,此轮“全球化”已经透支,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况。虽然中国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收益,但是也有许多问题,如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过剩的流动性造成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第三个问题是要素价格市场。如今,市场化改革面临瓶颈,其中一个问题是要素价格管制。要素价格扭曲表现为服务业受约束,收入差距扩大,增长质量欠佳,结构失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