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芯”起航 ——我国金融IC卡发行全面展开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可以实现一卡多用,具备交通、社保、网上支付等功能,同时,有着高安全性, 这样的金融IC卡将很快在今年下半年普惠大众。 按照人民银行对金融IC卡推进的总体部署,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
可以实现一卡多用,具备交通、社保、网上支付等功能,同时,有着高安全性, 这样的金融IC卡将很快在今年下半年普惠大众。

按照人民银行对金融IC卡推进的总体部署,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储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

发行IC卡,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球活跃的EMV卡超过10亿张,EMV终端1540万台。专家指出,有着较高安全性的金融IC卡将是未来银行卡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积极推进金融IC卡发展,事实上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的举措,也是中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据了解,国际银行卡组织Europay、MasterCard和VISA联合制定银行IC卡技术标准(EMV标准),推动各国进行EMV迁移,即按照EMV标准,在发卡、业务流程、安全控管、受理市场、信息转接等多个环节推进银行磁条卡向芯片卡技术的升级,把银行卡磁条卡换成使用银行IC卡。为加快EMV迁移进程,银行卡国际组织启动“风险转移”政策,将发卡行承担银行卡欺诈风险改由发卡行、收单行中未采取EMV迁移的一方承担。世界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推广使用IC卡后,伪卡欺诈率才会大幅度下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欧洲各国EMV迁移进展情况相当不错,于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ATM机具和磁条卡的IC卡迁移。亚太地区有14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启动了IC卡迁移计划,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已基本完成,中国香港、新加坡、新西兰、菲律宾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有步骤实施。

因此,有关银行卡组织人士认为,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完成EMV迁移,国际银行卡犯罪组织的犯罪目标将会转向还没有进行EMV迁移的国家和地区,银行卡欺诈风险有可能会向中国转移。

除了国际形势外,国内推广金融IC卡也有着内在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民生的迫切要求。目前,社会上充斥非金融机构发行的支付卡,以及具有商业管理功能、政府管理功能的支付卡。由于发卡主体多样、技术标准不一、不能全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不规范,“一事一卡,一人多卡”的现象非常普遍,持卡人携带和使用不便,卡内沉淀资金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存在很多潜在风险。

发行IC卡,水到渠成

今年3月29日,招商银行借深圳大运会之机,宣布在深圳正式推出该行的首张金融IC卡。

在此之前的3月10日,工商银行联手东方航空合作推出工银东航联名卡。工银东航联名卡采用的是PBOC 2.0标准芯片与磁条复合介质。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两大发卡银行连续发行金融IC卡,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其实最早在1994年我国就提出了“磁条卡与智能卡并用,逐步向智能卡过渡”的指导思想。早在VISA、MasterCard等国际组织宣布2006年进行亚太地区的EMV“风险转移”政策以来,国内各家大的发卡、收单银行就已经充分接触并了解了芯片卡的概念,绝大多数的国有商业银行在2006年以前就完成了芯片卡收单的改造工作。2008年中行作为中国奥运会唯一的银行合作伙伴,不仅在芯片卡的受理环境上充分做好了支持工作,也针对芯片卡的发展趋势作了细致的研究并制定了芯片卡的发展战略和推出IC卡的时机。

人民银行在2005年顺应国际EMV(全球智能IC卡统一标准)迁移的潮流,推出基于EMV的PBOC2.0标准。2010年5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PBOC2.0(2010版)标准。至此,芯片卡的全面推行可谓水到渠成。

虽然有人认为2011年是中国的IC卡元年,但据记者了解,在去年几家大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发行芯片卡的改造工作。

据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的有关人士介绍,早在1995年,工商银行就发行了国内首张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智能芯片卡;2005年底发行了国内首张EMV标准芯片信用卡,成为国内首家全面实施EMV迁移工程的银行;到2007年,工商银行又发行了国内首张符合PBOC2.0芯片标准的新版牡丹交通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工商银行陆续推出了符合中国人民银行PBOC2.0标准的理财金账户芯片卡和工银芯片白金卡,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开始全面推广芯片银行卡。工行目前发行的PBOC标准牡丹芯片信用卡包括工银亚运信用卡、国民旅游休闲卡、牡丹广百联名卡(芯片卡)、长隆牡丹卡、广深铁路牡丹IC卡等多个银行卡产品,卡片功能涵盖旅游、购物、交通等各个方面。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仅工行发行的金融IC卡就达到1000万张。

据中行银行卡中心有关人士对记者说,中行也在去年9月份完成了总行集中平台发行芯片卡的改造工作,支持全国芯片卡发行。

交通银行在2009年时便推出了该行的芯片卡产品——世博IC卡。

在今年推出大运会IC卡时,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胡滔表示,明年该行将开始发行IC卡的“一卡通”借记卡,将来还会推出IC卡的信用卡。

因此,可以说,人民银行此次对各大银行提出发行芯片卡的要求,既是对芯片卡未来的宏观发展趋势作了审慎分析之后的果断决策,也是适应目前芯片卡市场发展状况的适时之举。

发行IC卡,路途漫长

众所周知,自2005年人民银行就开始推行金融IC卡,但受改造成本的压力,某些商业银行发行IC卡并不积极。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已达24.15亿张,IC卡占比仅3.7%。

据介绍,现在为利于全面推行金融IC卡,人民银行将会采取补贴政策,按照“实施获补,先行多得”的原则对实施芯片卡升级的银行进行补贴。此外,人民银行还将会同相关产业主管部门研究金融IC卡产业支持政策,目的是逐步降低卡片和相关设备成本,从而降低金融IC卡升级成本。

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钟向群认为,芯片卡的卡片成本问题一直都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量的问题,磁条卡早期也经历过十几元钱一张的年代,与现在IC卡成本相当,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度,成本自然会成指数级下降。比如,U盘刚开始在校园里普及的时候,32M的U盘要240多元,而现在一个容量4G的U盘也只要60多元。其二是市场的需求问题,电信行业是目前IC卡最大的买家,而这是由市场需要决定的。

因此,钟向群表示,相信银行未来也会根据未来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卡片的选择,根据“上帝”的实际需要提供最适合的服务。现阶段,中行在IC卡的发展依然处于循序渐进的阶段,IC卡的产品选择是根据不同客户群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的,不会盲目进行推广和迁移。

除了成本之忧外,国内各发卡行发行芯片卡所要面临的另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将多种应用整合起来从而增加客户黏度。

虽然我们看到了,IC卡有着非常多的应用,但目前来看,IC的应用不是不多而是整合起来困难。

钟向群表示,跨行业的这种多应用合作确实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比如芯片的主控权问题,业务流程的对接问题,成本分摊问题等等需要逐一突破。中行在手机支付卡、燃气IC卡、企业园区卡等合作中的经验表明,只要是真正有吸引力、流程合理、为客户带来便利的产品,还是能够促使各方坐下来认真排除各种障碍并达成合作。因此在多应用的合作过程中,要本着为共同的客户服务的原则,充分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设计产品功能和流程,谋求客户群扩大的“双赢”,不要局限于某一方的短期利益。

从长远来看,中行也在积极探索应用整合的方式,比如现在业界可能常说的“虚拟卡”、“云终端”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解决应用的局限性和整合方式复杂等问题的参考方向。在这个方面,中行非常愿意进一步加强和同业以及跨行业的交流。产业链的整合需要大家共同的参与和努力,中行也愿意充分贡献中行的知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