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人口最佳期将维持亚洲高储蓄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东亚在未来十年将因人口最佳期而受益,净储蓄大幅增长。这表明,全球失衡状况将持续较长时间。 人口的不对称变化和全球失衡问题 今后十年,多数亚洲国家将进入人口的最佳时期,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扩
东亚在未来十年将因人口最佳期而受益,净储蓄大幅增长。这表明,全球失衡状况将持续较长时间。人口的不对称变化和全球失衡问题
今后十年,多数亚洲国家将进入人口的最佳时期,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扩大,而生育率的下降将在老年人口抚养率显著上升前降低儿童抚养率。因此,亚洲的净储蓄(或者经常账户盈余)将显著增加,因为当总抚养率较低时储蓄率通常会高于投资率 。
在全球化时代,亚洲相对的人口状况也关系到该地区的经常账户。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当时亚洲的总抚养比显著高于发达经济的水平,亚洲的经常账户赤字相当大,因为年轻一代的生产率、收入和储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国内投资高于储蓄。在亚洲的早期发展阶段,提高生产率也需要增加投资。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的总储蓄高于国内投资,因为它们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年龄结构。因此,发达经济体能够向亚洲出口总储蓄。反过来,亚洲的净外债水平也相当高。
但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也快于发达经济体,生命周期理论决定的总储蓄。人们在工作年份储蓄更多,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收入的上升,也是由于需要在退休前进行储蓄。在亚洲相对较高。亚洲的储蓄率已经升至超过投资率和发达经济体储蓄率的水平,从而形成了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这使亚洲向发达经济体出口净储蓄。
汇率保护主义常常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人口结构变化的自然结果,意味着从结构性来看全球失衡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事实上,亚洲和发达经济体的总抚养率缺口已经在2010年闭合,预期未来5年这两类经济体的抚养率将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即使在2015 年后,缺口可能会继续反方向扩大,发达经济体的老年人抚养比负担高于亚洲国家。
东亚和东盟/印度间的差异
作为人口结构转型的先驱,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人口最佳时期,并且自2004年以来人口一路下降。由于老龄化速度高于世界或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日本目前的总抚养率更高。
包括韩国和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生育率低于2.1的静态总生育率,这是维持稳定人口所需的比率。东亚经济体在2010年进入了人口最佳时期 (将持续5~10年),但最终将在2030年之前经历人口的下降。中国的钻石形年龄金字塔(中年人占总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东亚经济体人口的典型代表。
同时,东盟和印度的生育率更高,部分原因是预期寿命相对较短以及宗教背景的影响。这些国家不会在2050年前出现人口下降的情况,并且将在东亚经济体之后步入人口最佳期。印度的钟形年龄金字塔很好地代表着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例外,因为这两个经济体都有大量移民人口。虽然其生育率与韩国和中国台湾一样低,但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加外国劳工移民来提高人口。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除新加坡和菲律宾外,亚洲(除日本外)的综合老年人公共养老制度起步相对较晚。除了文化和人口因素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阶段 (因此覆盖面不足)可能会鼓励东亚经济体的储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特别是在中国。
对地区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
为寻找廉价劳动力,日本和韩国在过去十年中将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移至中国和东盟。但在未来,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相对资本将变得稀缺,这应该会推动中国的工资涨幅超过本回报率。因此,东亚经济体可能出口部分储蓄(即资本)至东盟和印度,并且从劳动力可能仍然充足的东盟和印度进口劳动力。
事实上,菲律宾(2005~2010年占10.4%)和印度(3.4%)的海外劳工汇款在GDP中已经占到相当大的份额。此外,东盟和印度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2005~2010年越南为9.3%,泰国为8.5%)高于东亚经济体(韩国为0.3%,中国台湾1.3%,中国大陆 2.2%)。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未来十年东亚经济体应该仍是巨大的资本出口国,而东盟和印度经济体仍然是资本进口国。亚洲和发达经济体之间日益扩大的抚养率比缺口表明全球失衡可能在结构上持续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