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年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约14万亿元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4月14日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体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既要保持量合理,也要保持结构合理。”从总量来看,他认为今年比较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在14万亿元左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4月14日在新闻通气会上指出,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体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既要保持量合理,也要保持结构合理。”从总量来看,他认为今年比较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在14万亿元左右。

   央行今天公布,2010年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4.2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比去年一季度少增3225亿元。“这就是宏观调控的结果。”盛松成说。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货币政策实施提出,将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盛松成认为,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合理的角度看,“直接融资量大幅增加,也是调控目标。”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低4.1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多增1874亿元,企业债券占比10.9%,同比高4.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基本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盛松成说。

   在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前期讨论中,分析人士较多质疑其可调控性,因为纳入统计的各种融资渠道,分属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及发改委等不同部门监管。

   对于如何调控,盛松成首先否认了将社会融资规模分割成信贷、债券、股票等来进行规模管理的思路,“这是不可能的,前期的研究讨论中没有说过要分割开调控。”

   盛松成指出,社会融资规模将遵循市场化调控的原则,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相结合,“这将促使我们进一步使用市场化调控方式,其中之一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调控一定是发展方向。”盛松成认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债券发行,都和利率有关,现在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多了,这些融资渠道也都是市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