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主动改革极为重要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去年下半年,当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山雨欲来之际,美元的疲弱让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承受着较大的本币升值压力。一时间,“汇率大战”成为热门话题,各国政府纷纷干预外汇市

        去年下半年,当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山雨欲来之际,美元的疲弱让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承受着较大的本币升值压力。一时间,“汇率大战”成为热门话题,各国政府纷纷干预外汇市场。然而,随着全球性通胀的传导和蔓延,新兴市场国家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到抑制通胀上,本币升值步伐随之加快。最近一个采取行动的是智利。4月12日,智利连续第二个月上调利率0.5个百分点,并表示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在目前4.5%的水平上继续上调。美元兑智利比索汇率13日已达472.80,比1个月前高出3%,比1月1日上升了5.5%。同样,上周早些时候,韩国政府证实,他们也在借助本币升值遏制不断加剧的通胀。目前韩元兑美元汇率为1085韩元,一个月内升值了4.5%。4月上旬,巴西在抑制本币升值的激战中亦鸣金收兵。雷亚尔兑美元汇率突破了1.60雷亚尔的重要心理关口,但当局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阻止。目前雷亚尔兑美元汇率比3月中旬的水平大约高出6.5%。

  作为新兴市场中的“明星国家”,中国也正承受着较大的通胀压力。今年以来,中国除了两次上调利率,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外,也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年初至今,人民币已升值近1%,但升值的步伐似乎并未有停歇之意。在出口增长相对平稳的同时,中国一季度却出现罕见了外贸逆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石油为首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动进口成本大幅增加。虽然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不及大宗商品涨价的幅度,但好歹能缓解一些企业的压力,从而减轻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力度,舒缓通胀。实际上,中国现在完全具备让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条件。首先,出口部门价格转嫁顺利,出口增长平稳。在4月15日开幕的广交会上,出口产品价格普涨,涨幅在5%-10%,同时,大部分采购商对价格上涨表示理解,签单量也未受明显影响。其次,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升值幅度和通胀率甚至高于中国,人民币适度升值对中国整体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大。

  从长远的角度看,在这股难以阻遏的升值浪潮中,人民币国际化还可借势更进一步。一方面,中国可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让国内资金乘人民币不断升值之机,出海投资或购买各类资产。另一方面,利用强势人民币带来的旺盛需求,大力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构建丰富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体系。在4月16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全国社会保障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也表示,现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主要是股票资本不能自由进出。他认为,要更好地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先突出解决几个问题:一是扩大QFII的额度,QDII额度也可以扩大;第二,直通车应该通起来;第三,加快推出国际板。他还指出,香港是最好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美元国际化的时候,也是以伦敦为离岸市场的。随着人民币对外结算的扩大,香港人民币的数量将急剧增加。所以要解决好香港人民币回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让香港的人民币到内地来买债券和股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我们看来,新兴市场货币遇到的升值压力,显示出全球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新的调整,这不是一场政策革命,而是一次重大转变。曾几何时,人民币升值被认为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伤害,然而,2005年至今的汇改实践证明了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动摇“中国制造”的根基。如今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迎来了新的机会,有扎实的经济基本面作依托,中国大可抛除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恐惧,主动改革、提前改革,这样才能在这一轮调整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