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甘做打手 逼迫两党妥协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一场金融危机,令评级机构饱受批评,几成过街老鼠。未知是否希望一洗污名,标准普尔(S&P)竟向老家美国痛下毒手。不过,标普的“正义”之举,或只是替华府做政治打手而已。  美国传媒报道,华府早于上周五获悉标
  一场金融危机,令评级机构饱受批评,几成过街老鼠。未知是否希望一洗污名,标准普尔(S&P)竟向老家美国痛下毒手。不过,标普的“正义”之举,或只是替华府做政治打手而已。

  美国传媒报道,华府早于上周五获悉标普会将其债务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这或可解释总统奥巴马在回应标普降评时,为何会以评级机构是基于政治判断作理据,而非其他国家惯用的低估了他们削赤减债的能力或决心等。

  白宫的响应令人猜想标普与华府是否早有默契,希望借着降评威胁、一个无人愿意承担的千古罪名,迫使民主共和两党在提升举债上限的议题上,尽快达成共识,以防止美国负债总额真的在下月16日触及举债上限。

  事实上,评级机构助政府一把早有先例。最著名一次是在1996年1月的克林顿时代,联邦政府两度因未获国会拨款而瘫痪;穆迪以美国债务接近举债上限为由,将美国放入负面观察名单。最终吓得两党在财政预算的谈判上不敢再作拖延,穆迪两月后撤回负面观察。

  或者,标普只是碍于形势,甘愿牺牲做丑人。毕竟美国主权评级被降的话,对全球的冲击难以预期,评级机构也是商业机构,“踩伤”美国不见得有任何好处。再者,美国肯定不会赖债,最坏情况不过是美联储再印银纸,承担“烂账”,但全球必定共同受害,想想之前两轮量宽政策对全球的影响有多大,便可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