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进入“战国时代” 业务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中资银行在离岸业务方面仍落后外资银行,但境内绝大多数高净值客户都集中于中资私人银行体系之中,而且中资银行吸引的富人客户资金占比呈明显增加之势。 未来3~5年,
《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中资银行在离岸业务方面仍落后外资银行,但境内绝大多数高净值客户都集中于中资私人银行体系之中,而且中资银行吸引的富人客户资金占比呈明显增加之势。未来3~5年,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招商银行昨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对这一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表示,未来3~5年内私人银行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升,当前各家财富管理机构全方位、多角度的竞争将加快这一趋势。“未来品牌好、产品全、服务专精的私人银行将赢得多数客户,客户也将逐渐开始倾向选择一家主要机构作为统一的财富管理平台。”王菁表示。
竞争将加剧
随着中国内地财富管理市场的崛起,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近年来均从不同角度切入其中,相继开发出为高端客户理财的专属服务,期间定位各异,竞争不断升级。
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各家机构所瞄准的高净值客户对私人银行的理念开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大家都在依托自身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认为今后几年市场的发展会进一步分化,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优势会更加显现出来。”王菁称。
她表示,券商、信托以及基金公司等境内非银金融机构受平台局限,大多只擅长某一类别的投资产品;而第三方理财机构和外资银行等受到渠道和牌照限制。目前来看,只有中资银行能够提供比较齐全的产品线和相对周到的各类服务。
随着未来中资银行品牌投入、产品配比和客户营销等方面的升级,现有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将逐渐呈现集中化趋势。“之前客户对私人银行还处于认知阶段,倾向于多家配置进行比较。但现在随着银行服务能力的提升,客户越来越倾向选择一家主办机构,以便集中管理自身名下的财富。”王菁对记者表示。
《报告》披露,尽管目前中资银行在离岸业务方面仍然落后外资银行,但境内绝大多数高净值客户都集中于中资私人银行体系之中,而且中资银行吸引的高净值客户资金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
潜力巨大
据《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且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势头。
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62万亿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19%。2010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50万人的规模,比2009年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5万亿元。
这一增长势头在2011年仍将继续。今年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约72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按照这一预计,2011年境内市场高净值人群的人均资产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