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最新“狠招”看智库之间的战略斗法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这些年来,为压迫人民币升值,美国政府可谓奇招迭出,尤其是美国的战略型智库,可以说忙得厉害。最近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约瑟夫·加尼翁和加里·赫夫鲍尔,于4月25日又公开发表文章,提出
  这些年来,为压迫人民币升值,美国政府可谓奇招迭出,尤其是美国的战略型智库,可以说忙得厉害。最近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约瑟夫·加尼翁和加里·赫夫鲍尔,于4月25日又公开发表文章,提出了新的压迫人民币升值的“狠招”。文章指出,为了阻止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进而压低人民币汇率,美国政府应该对中国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征收所得税。例如,美国财政部可以预扣中国所持国库券的所得税。每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100亿美元的国库券利息,美国财政部可以预扣30%也就是30亿美元的税。他认为,“这笔税符合国际规则,也不会扰乱国际贸易,尽管这样做也需要美国根据正当的程序修改或者废除与中国达成的税收协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建议奥巴马政府应该在下月与中国官员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提到这种可能性,以此来施加压力。   文章还颇为自得地表示,对中国资产进行征税肯定会激怒中国人,然而中国从本质上说并没有别的方法进行还击,因为美国所持有的中国资产还不及中国所持有美国资产价值的10%。同时,一旦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采取不公正对待,如随意加征关税,美国仍保留动用贸易制裁的权利。另外,美国国会可以制定法律,对征税进行授权,这样这种方法就可以用于任何操纵货币的国家所持有的资产。税率一开始应设在30%这个正常法定税率,然后根据美国财政部长的意思可以提高,直到操纵货币的国家停止这种做法。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可以享受每年新增几百亿美元的收入,可用来减少预算赤字。   对于美国智库的这一建议,同样为战略型智库的安邦,其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对方战略上的如意算盘是,如果中国不买美债,则美债可能贬值,牵连美元资产都会出现贬值,相对于人民币也就升值了。如果中国还得继续购买美债,那么美国就对此征税,等于多赚了几百亿美元。美国的智库认为,这不但清楚地告诉某些偏激的中国人,美国完全不需要中国购买美债,而且还可以将中国置于非常被动的地步。无论中国如何选择,美国都可从中图利,达到其战略意图。反观中国,似乎只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或承受因征税带来的资产损失,因此美国智库的这招才被国内的《参考消息》称之为是“狠招”。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间智库,安邦认为,对于这种战略性恐吓,中国只需做出理论上站得住脚的战略回应即可。陈功认为,通过令美元资产贬值的作法让人民币升值,这是一个带有相当大风险的构想。首先,这种选择性征税一定会扰乱国际市场,使得美债处于一种不可控的风险状态,届时恐怕不是中国买不买的问题了,很多国家在或有风险面前,都有可能会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有可能会阻遏美国政府的融资活动,打击美国的经济复苏,对依赖于持续负债的美国政府而言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基础是信用,美国政府的这种“或有操作”,实际是破坏了国际债市的信用基础,很有可能导致国际债市出现不可测的风险,造成极大的混乱。美国现在不要中国的钱,并不意味着欧洲也不要中国的钱。第三,如果美元一味贬值,对美国传统的制造业,如飞机制造,尤其是军事工业尤为不利。第四,中国过去就持有极大数量的美债,这个所谓的建议对这部分美债实际完全没有影响,但中国政府却可以善加利用,结果如何,可想而知。第五,G2关系现在对美国是有价值,起码而言,东北亚局势稳住了。   所以,安邦的专家认为美国智库专家的建议只能说是一种不成熟的战略思考。陈功预计,这些建议在实际政策操作过程中不被采纳的机会很大,但美国国会议员的反应则未必,因为他们并非总是理性的,而且中国政府能够施加的影响也非常有限。美国的智库明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总是通过媒体操作来实现自己的政策建议。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彼得森研究所是美国的两大智库之一,这次推出通过征收美债所得税来压迫人民币升值的“狠招”,看似来势汹汹,理论上也的确成立,但实际上经过仔细分析,也只能说是一种不成熟的战略思考。中国的智库对于这种国际智库之间的战略斗法已经适应,对于这种战略性恐吓,我们建议中国政府大可从容作出战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