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蔚:香港人民币计价IPO应以B股为鉴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喜欢进行金融实验,但不是所有的都能成功。最近在人民币上的创新可能就是不成功的一例。香港首支人民币计价新股回汇贤信托让人回忆起了早已被遗忘的B股市场。B股是以外币买卖、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
  中国喜欢进行金融实验,但不是所有的都能成功。最近在人民币上的创新可能就是不成功的一例。香港首支人民币计价新股回汇贤信托让人回忆起了早已被遗忘的B股市场。B股是以外币买卖、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允许外国人直接买入大陆股票。在准备押注汇贤及其追随者之前,投资者应该留意一下历史。   大中华区的股市看起来已经像一堆缩写字母组合。大部分股票号称A股,约有2000家公司在上海和深圳以人民币交易。B股市场上约有106家以美元或港币交易的中国公司股票。另外还有香港的H股。现在又出现了新的以人民币命名的股票——让我们称之为Y股。   A股和H股一直很繁荣,B股市场已萎靡不振,从2000年开始就没有新的股票登陆B股,且相对A股,B股以平均55%的折扣交易。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流动性。一旦出现更好的替代选择,投资者和发行者就会离开。中国公司开始在香港和美国筹集资金。国际投资者现在也可以通过配额购买A股股票。   即将在香港交易的Y股看起来更像B而不是H。香港人民币存款已经膨胀到620亿美元,但与港币相比仍很不足。几个大的名头或许能吸引投资者和人民币存款。但大的发行者通常希望以最具流动性的货币定价。银行认为大部分Y股候选者对大陆的房产信托不感兴趣。汇贤已经把价格定在招股发行价的下限。   如果中国边境向资本流动打开,流动性将显著增加。但如此一来香港的人民币股票又将面临另外一个问题。一旦外国人有充足的途径进入大陆市场,就没有必要在香港购买人民币股票了。中国的内地市场选择范围最为广泛。因此无论中国选择那条道路,香港的Y股都不太可能走的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