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存争议 5月不加息悬念留给端午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3月份CPI升幅创出32个月以来新高,负利率现象严重下,只有通过加息才能扭转目前的负利率局面,保障居民财富,市场普遍预期二季度央行将继续选择加息。4月28日原油价格创出113.74的阶段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
3月份CPI升幅创出32个月以来新高,负利率现象严重下,只有通过加息才能扭转目前的负利率局面,保障居民财富,市场普遍预期二季度央行将继续选择加息。4月28日原油价格创出113.74的阶段新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使得市场预计,5月份成品油价格面临二次上涨的压力,油价持续上涨将使得商品价格成本不断提高,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通胀调控任务艰巨。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与动向课题组发布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预计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左右。市场预计今年CPI的高点会在二季度出现,增速达5.5%至5.6%,全年通胀形势呈现“前高后不低”的局面。
根据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检测数据显示,4月份蔬菜价格持续下跌,4月18日至24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小幅回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5.9%。价格连续四周出现回落,食品价格上涨势头放缓趋势明显。随着近期蔬菜价格的不断下跌,市场对于未来通胀的形势出现较大的争议,一种声音认为,当通胀形势无法因蔬菜价格下跌而平抑,另外一种观点则是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学家汪涛认为,食品在CPI中权重较高,食品价格下降或使4月CPI涨幅收窄,同比增幅可能会较3月有所回落。
4月26日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大幅上涨,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创出2月23日以来新高。银行间拆借利率高涨,使得市场视为是央行加息的信号,本周末即将迎来五一长假,
由于今年的前两次加息分别发生在春节和清明节放假期间,针对央行近期惯于节假日加息的风格,市场预期五一长假存在加息的可能。
目前来看,导致目前市场拆借利率高涨,可能是由于准备金连续上调过后,紧缩效应开始显现。市场和银行体系资金紧张所致,以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大幅上涨,来判断加息理由过于“单薄”。据媒体报道,紧缩政策已经导致温州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破产,紧缩政策开始冲击于实体经济。笔者认为,CPI增速3月增速环比下降,4月CPI增速可能继续放缓的情况下,央行选择五一加息的可能甚微。
央行此前惯于节假日出手,是为了减少消息宣布对市场的冲击,一旦五一假期加息的预期落地,将是央行一个月内两次加息,紧缩政策矫枉过正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3月底外汇储备创出3万亿天量背景下,短期之内持续加息将导致利差持续扩大,加速热钱涌入。也将使得央行被迫上调准备金对冲热钱涌入,使得货币政策陷入加息引发的恶性循环之中。
4月28日,世界银行发布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世界银行认为中国通货膨胀正在减弱,食品价格上涨已经接近拐点。世界银行表示,预计今后12个月的食品价格下降将足以抵制非食品通胀上升的影响,从而使CPI增速回落。笔者认为,央行在4月份选择加息之后,短期之内需要有一个效果观察期。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指出,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如果再加息的话会令本已紧张的市场资金链雪上加霜,对中小企业的生产影响甚大。“如果继续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胀,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大于正面影响,因此暂时没有加息的必要。”
与加息预期相比,笔者认为5月份存款准备金上调将是大概率事件。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公开市场净到期量为5080亿元,6月份公开市场净到期为5180亿元。两个月的公开市场净到期量在1万亿左右,这也将使得市场的流动性面临再度宽松。通胀前景不明,央行也将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防止流动性缓解推高通胀。5月上旬双率齐动的可能性不大,上调准备金的可能要远远高于加息。
回顾去年年底以来货币政策的出台时间点,尤其是最近的几次上调准备金率,基本上都是在宏观数据出台之后。因此合理的调控预期应该是,央行根据四月份经济数据出台之后,根据通胀具体形式来做出紧缩判断。五月中旬上调一次准备金率概率较大,考虑到通胀高点可能出现在6月和避免货币政策短期过度紧缩,加息窗口可能推移至6月初的端午节长假。目前央行并未对于五一加息传闻进行回应,这也使得加息悬念或将伴随长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