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央行7月11日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7.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2.5和9.2个百分点;狭义
中国农业银行9日发布H股每股3.20港元的定价,此前已确定A股发行价为每股2.68元人民币。随着A股网上、网下申购以及H股香港公开发行和国际配售部分的结束,农行IPO逐渐走向尾声。 根据农行公告的数据计算,如果农行
纽约汇市9日,欧元兑美元下挫,但7月9日当周仍累计上涨约0.7%,因有迹象显示投资者对于欧元的看法好转。此外,澳元和新西兰元也失去上涨动能。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驻纽约的外汇策略师Daniel Katzive表示
世界杯决赛带给球迷太多的激情和悬念,球市如股市,上周还重挫近5%的道琼斯工业指数(以下简称道指)本周却“变脸”走高,将上周所失阵地全数“吞回”。更富戏剧性的是,就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上周预言
欧洲央行高级官员上周末纷纷公开表示,由欧债危机引发的欧元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市场风暴已经过去,而近期市场利率的上涨趋势并不会对经济造成损害。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称,欧洲金融市场的紧张状况已开始
就在全球经济或陷入二次衰退的阴影之下,上周全球股市却出现了强劲反弹,其中美国股市更刷新近一年以来的最佳单周表现。 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美国股市二季度财报陆续登场,各国也将公布多项重要的经济数据,
日本执政党民主党在周日(7月11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惨遭失败,而这距离民主党上台还未满一年时间。媒体称,民主党赢得44个席位,执政联盟的国民新党则颗粒无收。这低于反对党自民党获得的51席,也低于首相菅直人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又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有声音认为,宏观紧缩性调控政策应该继续;也有声音认为,应该暂缓紧缩性政策,甚至有人认为应该出台“二次刺激”。 这源于市场对于经济形势前景的不同判断,而对中国经
央行11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上半年货币增速持续回落,信贷增长基本符合调控总量和进度要求。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经济形势运行较为复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央行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字,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同期中国黄金储备为3389万盎司。 数据显示,2010年二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近72亿美元,较一季度少增407亿美元。其中4、6月份分
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9日召开金融货币委员会例会,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这是韩国央行两年来首次升息,被认为是韩国正式开始实施退出策略的信号。有分析认为,韩国升息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周一(7月12日)亚市早盘,纽元兑一般主要货币基本持平,但在美股上周创出年内最高涨幅之后,纽元兑欧系货币涨势较为明显。许多投资者认为,第二季度企业财报将会非常强劲。 在美股的带领下,英国和日本股市上周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22分报道,由希腊挑起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现在还在延续。数据显示,5月份,欧元区16国失业率升至10%,创欧元诞生以来新高。 欧元区16国的经济指数5月份降至98.4%,消费信心指数降到
本周金融市场迎来众多央行的议息会议,而结果也大多符合市场预期。从央行的会后声明可以看出,通胀以及欧洲危机对经济复苏步伐的影响,仍然是各大央行在面对撤出经济刺激举措时的重点关注因素。 印度尼西亚央
纽约商业交易所 (NYMEX)8月轻质低硫原油合约周五(9日)连续第三天高收,收盘位重返76美元/ 桶上方,主要因批发库存数据超市场预期,此外,股市走强同样提振油价上涨。 早盘油价窄幅波动,但随着美股涨幅增加和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结算价9日上涨,出现5月份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纽约商交所八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上涨0.65美元,至每桶76.09美元,涨幅0.9%。 市场焦点集中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和经济
2010年的传统消费旺季,铜价未能重演上涨势头,相反尽显颓势。时下淡季伊始,铜库存持续减少,现货趋紧,这是否意味着淡季中铜价也将走出别样的行情?在欧洲债务危机相关消息的真空期,人民币汇改以及一些较好的
国内钢价的下行之势难改。7月11日,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最新市场报告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在利空因素作用下,国内钢材市场持续下行。上海市场上建筑钢材价格已经跌破每吨3700元,热轧卷板则迈入了每吨3800
经济学家预计,本周即将公布的美国6月零售销售恐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同时工业产出降缓,未来一周美国经济数据可能强化复苏脆弱的观点,投资者仍将担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 无论是楼市数据,还是制造业及总体就业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最新发布的《制造业ISM商业报告》显示,2010年6月,美国制造业PMI为56.2%,比上月的59.7%下降 3.5个百分点。根据历史数据推算,56.2%的制造业PMI对应于实际GDP按年率计算增长4.8%。这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