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伴随4月29日中信银行2009年年报的披露,14家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悉数亮相。金融危机下,14家上市银行2009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45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
市场概况美元指数:开盘于81.794,收盘于82.353,最高触及82.562,最低触碰81.776。周一,美元指数上行,一度接近前期高点82.714。市场主要关注点有二。其一,美国的经济数据强劲,尤其ISM制造业指数创2004年6月份以
近期调整不期而遇,股市下跌之迅猛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仓位高的偏股型基金净值缩水普遍超过10%,如此状况让许多基民叫苦不迭。其实,赎回不但是实现投基收益的主要方法,更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必
法国 4月CDAF/RBS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56.6,为2006年7月以来最高
德国 4月NTC/BME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报61.5,创历史最快增速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周一(5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产出分项指标强劲的带动,欧元区4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2006年6月以来最快增速。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终值报57.6,3月为56.6。经济学家此前的普遍
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周一(5月3日)公布,因商业房地产建筑支出增长抵消了住宅支出持续疲软的影响,美国3月份营建支出情况好于预期,出现5个月以来的首次增长。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3月份整体建筑支出月率
尽管2010年以来QDII业绩整体略有亏损,但近期长盛环球景气、工银全球精选、国投瑞银全球新兴市场等多只QDII的集中发行,再加上泰达宏利等基金公司获得QDII投资额度,使得QDII出海再度潮起备受关注。同已有的QDII
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周一(5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在3月削减了储蓄,同时增加了支出,表明美国居民对经济和滞后的劳动力市场的信心同时增加。数据显示,美国3月个人消费支出月率上升0.6%,高于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周一(5月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活动在4月份继续加快,取得2004年7月以来的最好表现。4月份ISM制造业活动指数为60.4,高于3月份的59.6以及2月份的56.5。该
新西兰统计局(Statistics New Zealand)周二(5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就业市场压力持续,新西兰2010年一季度薪资增长情况依然乏力,这也使得新西兰联储(RBNZ)在考虑何时开始升息时还有回旋余地。数据显示,衡量私
汇丰(HSBC)周二(5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HSBC China Manufacturing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降至55.4,为6个月来最低水平。数据暗示在一系列紧缩政策作用下,中国制造业复苏
银华基金A股投资总监陆文俊表示,现在他们最担心房地产调控力度再加大造成房价大幅下滑,而2009年买房的投资者按揭比例多数很低,这部分购房者很容易形成亏损,并进而影响银行信贷质量,届时财富效应消失的同时也
   交通银行对外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业绩。2010年第一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润104.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82%。 截至2010年3月31日,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35327.82亿元,比年初增长6.76%;实
股市一日百点下跌的剧烈震荡,让本已遇冷的基金销售再度“雪上加霜”。相比银行销售基金热的迅速“降温”,券商销售基金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锁定目标客户群,推荐适当的基金产品。我们不求规模,要的是销售的
上市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延续了去年一季度以来逐季增长的惯性。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4月30日,两市1837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完成净利润总额达3450.31亿元,较去年一季度同比和去年四季度环比实现双增长。 统计
   近日,一名背包客携款人民币160万元企图入境香港,在深圳罗湖口岸被当场抓获。香港出现人民币告急,可能并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的原因。 银行直接购买人民币 以往,每当央行加息或者人民
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周日(5月2日)表示,受借贷成本维持低水平以及房屋紧缺的影响,英国房产价格年内将继续复苏进程。CEBR在一封邮件声明中指出,由于英国央行(BOE)将关键利率维持在历史纪录低点0.5%,英国房
韩国、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法国五国财长周一(5月3日)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对欧元区成员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帮助制定的希腊强劲经济计划表示欢迎。这五个国家分别是过去、现在和未来20国集团(G20)财长和领导人
对于货币市场和外汇交易人士而言,2010年下半年将注定成为充满变数而意义深远的阶段。近期公布的制造业数据证明全球经济正步入良好的复苏周期,在更为健康的经济环境下,这迟早会被解读为通胀压力,而部分地区早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