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全球经济形势新格局•人民币国际化
大会主持:荣蓉 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执行主编
时间:2011年5月12日
地点:北京利兹卡尔顿大酒店


  主持人FXWEEK大卫:大家上午好,我是FXWeek的策划人DAVID,我代表FXWeek公司向各位问好,并预祝本次会议成功。我很荣幸、也很开心来到这儿。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第四届FXWeek的会议在北京召开,我代表会议主办方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会议,同时要感谢会议赞助商和帮助这次会议举办的组织机构。现在由请今天的主持人,非常感谢你们能来,我也期待着稍候和大家有互动。谢谢。

  主持人陈靖: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副社长陈靖,今天的大会由我主持。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和FXWeek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是我们第四次在北京举行FXWeek的中国年会,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也希望在每一个演讲环节之后积极发问,提出你们的问题,增加会议的交流和互动。也感谢BLoomberg、ICAP、CMEgroup、DEALHub和HotspotFX为本次会议提供的赞助和支持,下面我提几点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会议秩序,请参会者关掉手机或调到静音状态;请与论坛期间携带名牌,请填写座位上的评估表,并交回到前台。下面,我宣布FXWeek第四届中国年会正式开幕。

  首先,有请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社长穆志谦先生致欢迎辞。

  穆志谦:尊敬的各位嘉宾,首先我代表FXWeek和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欢迎各位来宾参加第四届FXWeek中国年会。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直属机构,FXWeek是英国金融领域的知名媒体,自2008年以来,两个金融媒体联合举办了FXWeek中国年会,就外汇乃至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为银行、企业、公众和媒体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渠道,本届会议的举办恰逢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历史时刻,会议将围绕全球经济形势新格局,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展开讨论。倾听国内从业人士和国际行业领袖的高论,寻求在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下的解决之道。本届会议还将讨论2011年国际经济新形势、新格局,新兴市场货币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衍生品等热点问题。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很多前沿业务发展的时机也应运而生,迎时而兴,本届论坛将针对这些问题为您奉上独道的解读。在本次会议上,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中国人民银行货政二司副司长邢毓静,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副总经理张生举,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等诸位嘉宾将依次发表演讲。

  此外,来自国外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权威人士组成讨论小组,也将与参会的嘉宾共同探讨世界政治经济影响下的货币与商品,人民币外汇期权推出后的机遇与挑战,贸易融资中新风险的管理等热点话题。

  最后,我预祝此会举办成功,谢谢大家。

  陈靖:下面有请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外汇管理局前任副局长魏本华先生做开幕演讲。

  魏本华: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很高兴能够参加FXWeek和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外汇论坛,本次论坛将就2011年国际经济新形势、新格局人民币外汇期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新兴市场货币交易、贸易融资中的风险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深入了解国际形势,进一步加强国际风险和管理,推动金融创新和外汇市场健康发展,更加有效地应对危机和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对各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0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取得了10.3%的增长,为引领全球经济走上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过去的30年里,保持年均近10%的增长速度,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经济改革与开放,我国金融事业更是取得辉煌的成就,2010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在11%以上,不良贷款率不到1.2%。截至今年三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突破三万亿美元,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连续第四年排行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名。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中国政府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开局非常良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第一季度国民的消费价格同比也比较高,几乎达到5.0%的水平。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刻已经过去,美国和欧洲都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众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复苏仍不够平衡,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发达经济体增长较慢,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较快的南高北低双宿复苏局面,这一局面将在今年和明年延续。在当前全球经济双宿复苏背景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面临着不同的政策挑战,从发达经济看,当前主要挑战在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够,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失业仍是主要问题。面对新兴经济体,虽然经济增长强劲,但整体经济面临着过热以及通货膨胀和热钱涌入等挑战。美国共赢管理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四月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三月份的57.3%降至四月份的52.8%,该数据跌至2010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且远低于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57.4%。虽然该数据显示美国非织造业活动继续扩张,但扩张幅度有所减少,美国ADP公司是做自动数据处理的,当日公布的全美四月份私营部门新增就业人数也低于预期,由于经济增速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美国目前较高的失业率难以迅速降低,此前美国商务部发表的2011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初步估计的报告称,美国经济一季度增速环比大幅下滑,GDP环比年化增长率1.8%,显著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3.1%和经济学家预期的2.0%。

  对此,美联储主席博南克(音)指出,美国经济还没有从严重衰退中完全恢复,与预期的相差甚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美国2011年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2.8%,并且警告称,美国的债务问题有可能削弱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欧洲方面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区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尚在解决之中,主权债务危机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甚至有可能会更突出,欧洲中央银行本月5日宣布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维持在1.25%的水平不变,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同时暗示,这一利率水平将被保持一段时间。同日,英国英格兰银行也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从经济基本面来看,自四月份加息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表现不错,在欧元区最大经济体德国强劲复苏的拉动下,欧元区一季度环比增速达到0.8%,但与此同时,根据欧盟统计局4月29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欧元区的通胀风险也在增加,四月份通货膨胀升至2.8%,达到2008年11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这较去年3月份2.7%的通胀率进一步上升,也是连续五个月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警戒线。

  从某种角度看,新兴市场经济体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受害者,同时我们要注意到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新型经济体也纷纷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危机。这当然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留下了一些问题。比如通货膨胀便是其中的一个问题,石油、粮食、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自2010年以来,就一直在上涨,现在甚至已经达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这也势必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5月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报告指出,今年三月OECD33个成员国整体消费价格指数的同比涨幅推高至2.7%,比2月份同比涨幅高出0.3%,再创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OECD报告显示,3月份经合组织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2.4%,与前一个月同比增幅相比提高了2.2%,食品价格上涨在3.2%以上,比前一个同比增幅提高了0.1%。除去能源和食品价格,经合组织今年3月份核心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1.4%,也达到了自2010年3月以来的最高涨幅,不仅是印度和中国等新型经济体深受膨胀的煎熬,发达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在七个主要发达国家注重、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三月份CPI正在加速上涨。中国经济今年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通货膨胀压力很大,一季度是5%,四月份达到了5.4%,而我们全年的控制目标是4%。

  现在国务院各部委正在协调一致,采取有效措施,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严格监测社会融资总量,也与其他宏观经济部门一道治理好通货膨胀,保持中国经济持续性健康发展。对此实现全年的各项经济主要指标,我们具有充分的信心。当然,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这些,继续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人民银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又要控制好通货膨胀,周小川行长指出,金融改革的六个重点:第一,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一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第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第四,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体系,提升金融业稳健体系;第五,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建立存款保障制度。第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逐步实现人民币项目可兑换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布进行的原则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今后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项目可兑换进程,大力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继续完善人民币资本流入管理、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密切关注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使资本项目开放措施与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发育程度、企业承受能力、金融监管水平与国际金融市场条件相适应。同时,不断改进和加强审慎性监管,进一步加强跨境统计资本监测和预警,防范资本流动冲击,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汇生态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的主线是结构调整,要调整需求结构,要将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由依靠大量出口转变到扩大内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要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要调整城乡结构,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经济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能源和资源节约、有利环保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希望和大家一道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中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维护好中国经济金融的安全稳定。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陈靖:感谢魏本华先生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政策走势进行的全面精彩分析。下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丁一凡副所长为我们进行主题演讲,题目是:2011年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新格局。丁一凡先生曾获得法国波尔多大学法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他曾经发表过学术论文及相关文章数百篇,在涉及发展、环保、汇率、贸易等方面均颇有研究。下面有请丁一凡先生做精彩的主题演讲。

  丁一凡:谢谢会议的邀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的题目是讲一下最近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按照要求,分析一下目前的国际局势发展,分三个部分:第一,现在世界的热点,北非、中东的形势;第二,发达国家,美、欧、日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三,新型经济体,包括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先讲北非和中东的形势发展,这个事情是世界热点问题,是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仍然成为不断继续发酵的问题,所以会消耗到最主要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欧盟的主要精力和资源。北非和中东事情的起源是有一些突然的,虽然在最近几年不断有一些国际问题的观察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是薄弱环节,可能会出事,但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事情会突然爆发,而且爆发在一个被大家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就是突尼斯。因为突尼斯在北非是一个被认为伊斯兰极端势力比较薄弱,经济又比较发达,生活比较安逸,所谓的中产阶级比较多的国家。谁也没想到,这个国家会突然爆发出社会动荡和一场革命。主要的起因很大程度上跟全球金融危机有关系,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那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大降,那里原来是旅游地区,金融危机导致了发达国家的旅游人数大减,使他们收入大减,经济一萧条,失业开始上升,而且大多数是青年失业,从那个地方爆发这个事情,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个牺牲品。

  突尼斯发生危机之后,有人说这可能是一种偶然,也许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传染性。结果没过几天,埃及就出事了。在突尼斯刚刚出事的时候,舆论还在讲,埃及不会是下一个突尼斯,可是没过几天埃及就成为了下一个突尼斯。在埃及的变化有几个问题,刚才讲到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大的背景,所以导致这些地方的经济危机,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旅游业萧条等等,这是经济背景。但是埃及还有两个很重要的背景,一是民众的心理背景,二是埃及社会动荡的组织背景。这两个事情促使埃及的事情迅速发展,迅速变化。一是心理原因,也是最近一些年,其实也有几十年,埃及民众一直对他们的军政府或者是后来成立的政府不满意,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满意埃及在整个阿以冲突中间采取的立场,因为这个问题,埃及从前一直有一个阿拉伯世界老大的地位,所以在埃及有各种各样大量的外国人,他们总觉得在整个阿以冲突中间阿拉伯世界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在不公平待遇中埃及政府没有能够代表阿拉伯世界出来,跟以色列进行公平对话或者公平裁决,而是站到了美国的立场上,偏袒以色列。所以埃及的民众中一直有这种不满,这种不满在前一阵子又受到了苏丹问题的发酵影响,是因为苏丹分裂之后,尤其是南苏丹的很多阿拉伯人,跑到了埃及,他们认为埃及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没有能够保护阿拉伯人的事业,又任凭西方世界宰割阿拉伯世界,因为苏丹过去是阿拉伯领导的国家,南苏丹独立的时候阿拉伯成为少数,变成了黑人政权,有一部分阿拉伯认为这是阿拉伯事业的损失,所以他们也把怨气、各种各样对外政策的怨气全部撒到了社会组织上。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组织背景,在整个埃及闹事的过程中,有一些核心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当年在整个巴尔干地区动乱的时候,也就是在90年代后期巴尔干动乱木时曾经参与了这个事情,曾经被送到科索沃搞过培训,有一次这次闹事的核心骨干人员都是在科索沃培训的人,他们有一套社会组织方法,知道如何组织社会抗议运动,而且特别会选择目标,他们把他们抗议的目标选择非常小、非常少,一步一步推动,这样就能逼着执政的政权不断在小问题上让步,一直到最后上台。比如逼穆巴拉克下台就是这样成功的。从美国前后态度的变化来看,美国对这个事情没有准备,并不是向有一些舆论讲的,美国人又在中东策划了一场革命,其实美国人被这个事情弄得不知所措。因为最开始美国人一再表示,他们是支持穆巴拉克政府的,支持埃及的稳定,他们是反对无论称为革命还是社会动乱也好,当时美国明确表示反对。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他们觉得这个事情是不可能就此下去的,所以他们又想控制这个事态。

  实际正是在美国的干预之下,他们说服了军人,逼迫穆巴拉克下台,美国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丢车保帅的做法,他们想在埃及维持一个没有穆巴拉克的政权,想维持原来的政权结构,把穆巴拉克弄下台,结束这场运动,未来趋势如何,其实并不是美国现在能控制的。埃及和突尼斯出事之后,利比亚夹在这中间,卡扎非很快感觉到利比亚要出事,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利比亚开始出现反对派局势的时候,尤其是不足结构是主要石油产区在东部,而它的统治集团,像卡扎菲周围的布局都来自西部,所以利比亚东部长期抱怨利比亚西部剥夺了东部的发展机遇,而把大量的资源都转移到西北去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东部就开始闹事。这个时候卡扎非动用军队,准备镇压东部的闹事,而这个时候,法国又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法国开始干预。当时有一些舆论认为,是因为法国政府当时处在两面为难的地位,因为突尼斯出事的时候,法国舆论就马上指出,法国政治家都是一些笨蛋,由于法国的前外交部长刚刚接受了突尼斯总统阿里的邀请,花了突尼斯政府的钱去度了一回假,本来想搞好关系,舆论就说这些政治家无能,看不出要闹事,还跟被推翻的腐败人士勾搭,还花他们的钱。结果批评声还没断,马上埃及又出事了,埃及出事又证明,法国前总理刚刚接受穆巴拉克的邀请,又去度假,舆论又炒作了一番,把法国现任的政治家骂了一番,说你们这些政治家真无能,每出事都发现你们和以前被推翻的政治人物勾勾搭搭。等利比亚出事以后,法国领导人说,这回要弥补一下,要树立我们的形象,而且他当时判断了一下,说卡扎非是一个基本在国际舞台不太受人喜欢的人物,因为卡扎非在阿拉伯世界是比较孤立的,最近十几年来卡扎非在阿拉伯一直没什么朋友,因为他的行为很古怪,所以其他阿拉伯领导人不喜欢他。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卡扎非甚至有脱离阿拉伯世界,而逐渐走入非洲的趋势。有一些年,卡扎非一直跟非盟的关系比跟阿盟的关系亲近得多,利比亚政府有石油资源,有很多钱,所以利比亚出钱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在非洲,他根基还不太稳,所以当时法国就判断,他在阿拉伯世界比较孤立,在非洲也不是那么得人心,另外他知道,法国人甚至判断卡扎非在中国不太受欢迎,因为他们知道卡扎非的儿子把陈水扁请到过利比亚,而且上一次开中非首脑会议时,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峰会,唯独卡扎非派了一个所谓的外交部副部长参加这次峰会,所以他认为中国人对他也不太感冒。

  判断了各种形势后,这回他拉着英国,说要干预一下这个形势。当时英国有空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英国人很容易和法国人站在一起说我们这次共同干预一下,英法决定干预之后,美国人实际是被拖进去了。所以最开始美国人表示了一下,开始空袭时美国人飞机还是参与了,但是美国就表示,这个地方不是他的利益和兴趣所在,所以美国就退出,把指挥权交给北约,实际美国人现在对这个事情不太感兴趣。其实西方现在打了利比亚之后,犯了两大战略上的错误,一是本来卡扎非在前些年是一个以放弃核武器来换取西方国家对他的承认,以及对他援助的办法,所以他是在美国攻打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应该把所有核设施交出来,把核秘密交出来,不发展核武器,因此换得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他的承认和援助。这本来是西方人想树立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想拿利比亚来解决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曾经是美国人努力的方向。结果由于打了利比亚以后,到现在为止,看发展趋势,朝鲜舆论不断在说,利比亚之所以受到西方国家的攻击,就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核武器。言外之意,就是朝鲜不会放弃自己的核武器。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想让朝鲜再放弃核武器,将来基本是没有什么可能性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另外伊朗是不是将来要继续把计划实行下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除此之外,北约因为在利比亚的军事干预,缺少实际地面行动,所以尽管受到利比亚的轰炸,对战事没有什么推动,这从反面证明了西方的所谓军事一团,北约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这恰恰又暴露了他的弱点,所以从战略上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北非的事情从利比亚局势看来,不会马上完,从另外一个方面,从中东来看,事情比这个更复杂,而且拖得时间更长。美国在利比亚已经明显表现出这个地方不是他的利益所在,不是他关注的地方,他更加关注的地方一个是埃及革命之后是否能稳定下来,实际上最近的事情,事态证明埃及远远没有稳定下来,他们想象的是,通过选举,通过重新组成政府,让事情平息下来,实际是非常难的。最近爆发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族群的冲击,说明未来的可能是愈演愈烈。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都会在这个基础上爆发出来,而且因为组织街头革命的青年人,他们觉得自己能成功,成功地把执政几十年的穆巴拉克赶下台之后他们会有成功感、兴奋感,所以等到他们会发现这个政权没有什么改变,只是一个没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之后,他们还会重新上街,重新做这种事情。

  所以埃及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新的社会动荡,所以美国人期望是不太可能成功的。埃及本身是个不稳定的因素,对于整个中东形势、阿以冲突就不会是一个好的兆头。另外美国最关心的是海湾阿拉伯国家是否稳定,因为海湾地区是世界的油库,最主要的石油产地,如果这些地方不稳定,出事的话,将来事情就很麻烦。而恰恰是在海湾,现在这个事情非常混乱,沙特阿拉伯就面临很多不稳定的情况,一个是沙特阿拉伯人现在国王的身体非常不好,面临如何接班的问题,而有可能接班的人,是他的诸多王子,有可能接班的人就有几十个,在这样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社会的不稳定。因为沙特阿拉伯中间的人又分成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什叶派在沙特阿拉伯受到镇压,一直不满意,因为家族是逊尼派,但是什叶派由于宗教信仰和各种各样的亲缘关系,和伊朗有很大关系,所以伊朗支持这些地方的什叶派闹事。前一阵在巴林的动乱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个道理,巴林紧接着阿拉伯,执政的是逊尼派,逊尼派在巴林国内是少数,因为人数没有什叶派多,所以一开始出现动乱时,什叶派大部分人上街游行。这种情况下,为了支持逊尼派的政府,沙特阿拉伯国家,这些逊尼派执政的人都派了军队参与这个事情,这样就引起部族之间更大的反抗和斗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海湾地区的事情也远远没有完,还在不断发酵,什么时候再爆发事情随时有可能。因为这些事情是美国最关心的,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就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美国的核心利益就在于保证,使波斯湾的石油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到国际市场上去。从这点来说,如何防治这个地方动乱不要颠覆整个世界油库的生产,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美国在那儿加强了军事管理,如果阿富汗战争结束,能给美国减少一些压力,但是整体的形势来说,在中东和北非的关心是不会马上放弃的。

  第二部分,讲讲现在日本、欧洲、美国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趋势。

  日本主要是这次地震以后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虽然这次地震触及的地区不是主要工业地区,最主要的应该是捕鱼业和农业,但是他也仍然有一些零部件加工厂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地震之后,由于零部件的生产商突然停工了,确实给世界整个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紧张。但是最近已经开始有许多地方转移生产,或者转包生产商,所以这些事情并不是特别严重。实际地震引起的另外一个次生性的事件会变成世界的主要事件,就是核事故。因为地震引起的核事故的影响,可能对世界的影响会非常大。因为核电造成核电损失,核电损失需要短期马上进行弥补,否则就不够用了。核电损失会造成其他的能源,尤其是传统能源的紧张,而传统能源最紧张的就是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电站建立比较容易、比较快,而天然气也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现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于其他的东西都是最少的。所以天然气是代替核能的一个最容易的选择,而正因为市场有这种预期,现在天然气价格迅速上涨,而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引起了一系列地缘政治的反映。比如说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欧洲主要的天然气都是俄罗斯供应的,而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俄罗斯向欧洲人提出来,应该涨涨天然气价格了,于是马上引起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的摩擦,我们知道这次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反映最快的是石油,因为石油价格迅速大涨,在传统的过程中,在大宗商品期货中间,如果石油价格上涨的话,天然气价格应该是下跌的,天然气和石油价格原来有一定的反向操作道理,可是这一次由于地震引起的核灾难问题,使得石油和天然气同时上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就不愿意。欧洲国家认为不应该天然气涨这么多价钱,所以现在马上在谈判中,俄罗斯和欧洲国家陷入一定的紧张,因为中国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另外是核技术,因为次生地震引起的影响,使整个核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要重新审核我们的核发展计划,尤其是保证未来核电站的安全,要重新考虑这些事情,这是中国的表现。实际上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事情更严重,比如在德国,马上就停止了所有的核电站的考虑。美国本来是有很多新的核电站准备上马的考虑,现在所有都停了,而且议会中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如果整个核技术在发达国家停滞,会产生几个问题:传统化石燃料的价格在未来会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所谓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价格会上涨,而新能源相关的技术也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有新的发展,但是这些东西还都是不太清楚的。

  日本经济受到的损失实际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一点,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重建将会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经常说日本企业很有钱,日本实力很强,居民没有很大的损失,还有很大的购买力。但是一个国家遇到这么大的自然灾害,重建考验的是国家财政,而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国家财政能力,我们知道日本的债务已经是占GDP的230%,现在还在迅速扩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债务资信,国家的资信在迅速下降。所以最近美国的评级公司对日本的债务评级都下调了,这样就使得日本人未来在继续筹资、重建来说会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给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由于中日之间的历史情节,使得我们还很难办这个事。要说服中国的舆论去帮助日本,实际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是有利的,也是帮助中国,如果中国公共舆论的弯子转不过来的话,我们很难在这个方面有大的突破。

  再说一下欧洲,欧洲的问题是欧洲主权债务仍然在发酵,经过了爱尔兰危机、希腊危机之后,欧洲建立了一个救助机制,有一个七千亿美元的救助机制,在这个基础的某种程度上统一了一定的财政,因为他们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统一的退休金制度和退休年龄等等,想把这个东西收到欧盟层面上,变成联邦制的东西,以此来换取欧洲层面的救助基金,在成员国遇到债务危机时使用。但是最近我们看到,美国的评级机构又连续给希腊的债务降级,而希腊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债务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欧盟还远远没有走到联邦制的框架里,所以欧元区成员国对此并不那么感兴趣,所以不断有舆论、谣言出来,说希腊是准备考虑退出欧元区的,因为希腊已经没有手段了。所有这些舆论,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于德国这样的国家,是因为在欧元区里这些比较富的国家,有能力的国家不愿意继续拨款去救希腊,所以他们放出各种各样的流言,说希腊是坚持不住的,最后一定要退出。

  这就说明,舆论这个事情并不能证实未来希腊一定会做这个事情,但证实在欧洲内部,随着危机的发展,他们的政治、社会凝聚力在下降,由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互相不信任的增长,所以给欧元区和欧盟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很大的阴影,这样会使他们的资本成本越来越重,而欧洲国家本来经济增长就比较弱,加上资本成本会越来越重,所以未来一些年他们的发展前景不是特别好。

  美国也不是特别好,美国的债务现在非常严重,但是美国经济好像还有一定的活力,最主要的是,美国的政治斗争陷入了一场意识形态上的绝对化,两党的斗争,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变得非常极端、激进,因此政府很难出台有效的政策来对付现在的危机,因为民主党考虑任何东西都会遇到共和党议员的反映,而共和党又是议会的多数,所以使得美国政府很难出台有效的政策,而在美国的州政府,问题更多了,因为州政府的债务现在也很严重,所以有一些州的州长们出于一种极端的看法,把他们的公共服务、部门全部私有化,卖出这些东西来缓解债务。但是这一下就引起了好几个州的长期抗议和动乱,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公务员全部被惹翻了,原来公有的事业单位全部瘫痪了。所以这样的事情使得现在美国无论在政策界还是在理论界,都在激烈的辩论,出路在哪儿?用什么办法走出现在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减轻债务,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就业,怎么协调这种矛盾,如果要削减债务,有一些极端的人讲把债务全部减掉的话,失业就会更加严重,这样经济就会更加萧条,永远走不出来。如果要保障就业,不去考虑债务的话,而现在的债务继续恶化的话,将来也无法承受债务的负担,是两者中间非常难的选择。

  因为这样的辩论,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美国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是由于金融系统里面有大量的有毒资产,到现在为止,金融危机已经算止住了,但是美国却根本没有处理他的有毒资产,到现在为止,做的方法就是把所谓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在一起,用老百姓的储蓄填过去金融投机者造成的黑洞。另外一方面,印钞票,用量化宽松的方法来注水,往金融系统重新注水,把有毒资产稀释,把金融资产掺更多水分的方法是不是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金融创新,这是没有经验的,已有的经验证明,当发生金融危机时,一定要把坏资产剥离出来,才能让金融系统重新健康运转,而现在为止这些事情都没有做,所以未来是不是美国经济真正走出衰退和危机,这是非常大的问号。

  最后一个问题,新型经济体,包括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新型经济体和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的企业要保自己,虽然在新形经济体里面的投资都是非常赚钱的,但是他们需要把资本撤回来,大量撤资,因此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马上向巴西、韩国这样的国家,都遇到了大量资本外逃的压力,所以他们的汇率,07、08年时所有新型经济体的汇率都大大贬值,就是因为他们资本外撤非常大。资本外逃使得他们汇率维持不住,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都大大下浮了。去年美国在和中国谈判时,美国人还在抱怨,中国是操纵了人民币的汇率,想去争得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际这是一个站不住的论点。因为实际上人民币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没有贬值,而中国的竞争对手是新型经济体,而这些新型经济体在危机之后,都是汇率贬值了,都比人民币更便宜了,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更多出口,所以证明实际人民币的汇率跟出口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美国人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反,因为现在美国情况稳住了,往里面注了很多水,所以美国金融机构是有充分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大量向新型经济体投资,所以从去年开始,新型经济体又面临一个相反的局势,就是流动性过剩,大量热钱流进来,推高了他们的汇率,推高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所以这些国家才叫起来,汇率是个问题,去年一个很大的争论主题就是汇率仗,大家都在货币上打仗,有一些新型经济体不妥当地指责中国汇率,说中国的汇率低估了,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汇率调整那么大,一会儿贬值一会儿升值不是由于中国造成的,而是大量国际资本运作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调整这些问题。

  实际中国跟新型经济体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是因为我们还有资本管制,还有充足的资金,所以基本上在资本外逃的时候没有涉及到中国。但是在资本重新向新型经济体回流的过程中,中国也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证明,实际进入中国的热钱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渠道进来的,非常多,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贸易还有逆差的情况下,我们的外汇储备仍然逆势上扬,仍然增长很大,所以有很多的热钱在进来,这样给中国造成一个很大的压力,当然是几方面的:一是资产泡沫的压力。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一个是最严重的,产能过剩不断积累的压力,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导致了最近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的教授鲁比尼,他在中国跑了两趟,他说中国有可能会遭受硬着陆,他的观察是过剩的产能积累太快、太大,这是中国要纠正的一个最大问题,这确实也是我们“十二五”计划中一个非常重的重点。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乐观的东西可以看,整个金融危机的背景,最后支撑的问题是债务危机问题,无论是日本、欧洲、美国,最后使得这场金融危机看不到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看不到他们如何能从巨大的债务中解脱出来,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的最实际内容还是债务危机。从债务角度讲,中国肯定是目前为止债务形势最好的,是因为我们的金融资产特别多,但债务特别少,因此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机遇,如何在这场债务中重新摆正中国的地位,如何利用这场债务危机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重新调整投资市场,保证投资利益的拓展,这是一个考验领导人智慧的时候了。谢谢大家。

  陈靖:感谢丁一凡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开始本次论坛的第一个小组讨论,主题是:人民币离岸和岸上交易,有请主持人香港金管局金融基建部助理总裁李建英先生;有请嘉宾Jeff Ward、KC Lam、Amy Kwan。

  李建英:各位早上好。我是香港金管局金融基建部助理总裁李建英。

  Jeff Ward:我是毅联汇业电子经纪亚太地区总经理。

  KC Lam:我是芝加哥交易集团的亚洲外汇主管

  Amy Kwan:大家上午好,我是彭博咨询的Amy Kwan。
  李建英:今天讲的是人民币的离岸市场,所以我要给大家讲一下人民币在香港市场上的储蓄情况。

  在香港人民币的增长,去年7月份的时候,不到100万亿。短短十个月之内,现在已经超过了4500亿的人民币存款,而且占了整个外汇存款的15%以上。我们今天的小组讨论就是要给大家讲一下,在这方面有哪些增长的潜力。

  Jeff Ward:EBM是银行间交易平台,我们的核心是能够帮助交易,在主要的期货货币之间来进行交易,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离岸方面的交易,有一个趋势,港币以及人民币会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中很主要的货币,所以我们在我们的平台上也增加了这一段货币对。我们一开始关注在香港的银行,随着存款的逐渐增加,我觉得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与其他国家,美国、欧洲的增长,所以货币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的平台已经捕捉到这一点,去年9月份我们增加了美元和CNH的货币段,我们会把它放在现货上。虽然要通过香港进行结算,但现在我们在香港银行的结算只是占了38%,剩下的还是通过其他的地区来做。我们发现这个市场要不断扩展。

  KC Lam:我们也看到有很大的潜力,从CME  角度来说,我们也看到了人民币和美元期货方面的交易也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现在也有一些货币的合约,还有期货的合约。很多客户在以人民币货币来交易,我们发现他们做多项资产,还有做农业的客户,他们交易的是大豆和其他商品,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有现货交易,也有期货交易。在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客户实际上交易的是长期的。在未来,我们有30个月的,也有很多长期的交易合约,还有很多CME的交易合约,也在不断增长。我们觉得这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货币的感觉和信心,人们都知道人民币每年要升值5%,而且人们也是以此来做相关的合约。同时看到有大宗的交易,不仅是两个对手方之间大的交易。英镑、俄罗斯的卢布,这些也都有大宗的交易,比如说五年和十年期的交易。我们同时也提供CME对人民币的可选。

  Jeff Ward:现在人民币也是非常吸引人,你觉得香港提供人民币和你的期货合约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KC Lam:现金市场发展有助于期货市场发展,在电子量方面增长多对期货市场也很有益。我们也在考虑,能不能在香港期货市场上把人民币也列上。今天我们都喜欢OTC的交易,我们需要有大量的流动性,现在我们在香港有4500亿人民币的存款,我们可以有很多美元的存款,也有很多人民币的存款,这会形成很大的流动性,这对于我们的交易来说也是非常好的。

  Amy Kwan:我同意这点,我们要发展很大的现金市场,这样就能够让人民币的交易进入到国际市场,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可能会提有争议的一点,要考虑一下背景,我们讲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诚实地说他并不是一个新型的市场,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了。这个经济体的GDP有六万亿以上的规模,在交易所的市场上,有一些英镑在自由交易,他们的GDP还没有中国的GDP高。所以我们觉得,我们应该采取步骤来发展,需要在这方面再做工作,如果中国想要成为一个主要的金融市场,当然是有信心做到这一点的,我们也是欢迎的,但是考虑到现在世界经济的问题,现在美元仍然是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美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美元现在仍然是日间交易非常频繁的货币,美国经济仍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如何提高美国GDP的增长,减少美国的失业率,美元过去可能是全球外汇市场的领航员,但是现在情况可能会有一些冲突,我们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可能我们都需要人民币成为外汇交易货币中的积极成员,当然这需要有流动性,而且需要有便捷的交易方式。我们觉得人民币会成为交易的主要货币。

  李建英:我们可以得出几点,人民币在香港的存款增长非常迅速,也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的规模,也明确了中国和香港之间的密切经济联系。这些存款是可交付的。我们可以有现货市场或者现金市场的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支撑。现在这个交易并不是只限于在香港的实体,交易是在香港完成的,但是参与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刚才我们提到30%的交易是在香港,另外70%都在其他地区。人名币在国内叫CNY,在香港的叫CNH,中国的人民币在香港进行交易时,被称作CNH。CNH是指在香港进行交易的人民币。我们也提到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按定义来说,外汇交易涉及到货币,否则就不是外汇交易了。通常两个外汇是在RTGS支付系统中来做,是在不同的地区,如果在香港会注意到,有四个支付系统,香港港币,还有美元、欧元、人民币,四种支付体系。我们开发了一个PVP的系统,它能够把各种不同的支付体系综合在一起,比如说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交付,在结算时人民币和美元的交付是同时进行结算的。。我们也注意到,在外汇交易当中的增长,因为外汇交易要进行结算,大多数的结算都要通过PVP系统进行,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结算都是和美元进行的。

  我们是不是觉得美元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货币工具?一点儿都不输于人民币的重要性。就是说先要转成美元,然后才能转成其他的货币。美元就像是一个中间的工具,你觉得这种情形在可见的未来是不是会继续保持下去呢?

  Amy Kwan:也不一定,我试着回答一下。在过去几年当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我们现在仍然会注意到,欧元有可能成为美元的替代品,当然不一定会这样,但是有可能会成为外汇储备当中的主要货币,因为它也是一个流动性非常高的货币。关键是人们要看过去几年当中欧元的经历,就像早先的发言人提到的,有可能会有一些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在欧元区结构性的变化。会有核心的欧元区,再加上一个外围的欧元区,比如像希腊这样的国家,可能会退出欧元区,这是结构性的变化。我们也要考虑到资本的流动和贸易的流动,权力的平衡更多向着亚洲和新兴市场转移,现在是一些美元储备或者是联邦储备等等,他们不断拓展,使用的是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所以他们在稀释美元,这些美元也在寻求各个地方,可能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我们看到有很多热钱流向世界各地,热钱也在买大宗的商品,涌入了新兴市场,这个世界上的美元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将会存在。还有有意思的一点,美国的美元结算时,很多都是用美元来结算的,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元,但是有没有可替代的?

  Jeff Ward:欧元可能不是替代,甚至都不是第二位的替代美元的。日元也是同样的情况,中国人民币可能有长期的潜力,但是得完全可兑换才行,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是很好的一步,但仍然要走很长的路。

  KC Lam:我们也不知道答案,在座的听众可以看一下,人民币计价的货币,既使是在岸的,在全球范围内占的不是很大,虽然说以后重要性会越来越大,但是我觉得趋势有了,但是不断扩大了。可能要花几年的时间才会成为为数不多的替代美元的货币。

  Jeff Ward:我们再讲一些例子,我和我的团队在研究这个问题时,1900亿美元的交易额,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规模,这是在我们平台上的规模,但是趋势是有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激动的。

  李建英:我们可以看到RTGS是一种人民币交易的支付系统,在欧洲美元的市场,可以看到在欧洲美元的交易,但是我们需要一个结算系统,需要有一个相对的银行来结算,代表贸易各方和公司进行结算。在大部分情况下,支付系统用美元结算。在人民币业务中,我们在香港也人民币的支付系统,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是一个结算通道,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数,能够说明人民币业务在香港的增长情况,因为在那儿大部分的经济和金融交易都需要一个支付系统来执行结算。这儿有一个转折点,在去年中期,以前非常低,忽然一下增加了880亿人民币,这是一天的交易量。四月份的任何一天,就是上个月,我们是880亿人民币的交易,在RTGS香港支付系统上做的,这说明期货市场以及外国市场的问题,我们都需要有银行间的结算系统,同时也能够表明,人民币交易的增长量,我想了解一下,你们会不会提出一些人民币的金融产品?我们可以利用香港来做支付系统。

  KC Lam:我们看到,在不远的未来,使用人民币作为托收的产品也是可以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产品,比如港币等等,所以期货可以用这样的货币来做。有什么样的标准呢?比如金融产品,以什么标准作为系统中的抵押,美国的美元,还有G7国家的货币都是可以的,现在在不断拓展我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人们就能够知道哪些货币对于他们来说做抵押是可以的。我们再看一下CNH的市场,香港的港币、区域的货币,是流动性好的,跟我们有银行间的关系。

  李建英:我认为我们可以看一下,怎么样使用中国的,因为去年中国财政部做了一个文件,就是招标系统的平台,而且价格比美国的债券要好得多,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很可能的。香港也可以把这个用人民币作为抵押系统中的一种货币。

  Jeff Ward:我在这里有一个问题,这也是香港离岸、近岸市场所发展出来的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要让这个市场不断地发展,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主持人:因为我是负责金融基础架构的,所以就我熟悉的领域来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在香港的基础架构,能够来结算人民币,所以能够促进人民币金融产品在香港的发展。我们经常会谈到离岸和岸上交易,实际上在香港不区别这个,我们不区分哪个是真正的离岸和岸上的银行系统,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分开的限制和管理规定,在香港一样。

  KC Lam:我想了解一下,RTGS的交易量,在CNH的货币,一天是10亿美元,很明显有很多的量都不是电子交易的,我们看到在过去货币的量的增长有电子交易的,这样很透明。从金融基础架构角度来说,哪些因素能帮助我们有更多的电子交易?

  李建英:有这样的趋势,就是要有更多的电子交易,在有港币、美元地方的市场上,从当地银行获得美元等等,实际这个市场是很成熟的,这个市场上很多中间商操作很成熟的,所以我们有人工的,同时也有电子的。使用电子的,对人民币市场来说,就像Jeff Ward前面说的,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实体参与电子交易,很可能越来越盛行,因为不光是当地的实体介入,当然这和港币美元的市场是不一样的。

  Jeff Ward: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有最大的OTC交易平台,所以我们看到了两方面的情况,我们人工的、电子的都有,有需要电子交易的需要,一是标准化的问题,二是流动性的问题。我们会看到,现在15%、20%是电子的,百分比是在不断增加的,从交易量来讲,数字也上升了。另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会有更多的。基本上现在世界上都用电子交易,比如CFS的平台等等,所以他会有更多电子市场,但仍然对流动性不大的或者规模更大的市场有人工的经纪人操作。

  Amy Kwan:我们谈到流动性和不断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围绕货币的,也就是外汇利率,你是否看到这个市场的发展能够增长,而不需要让人民币更多盯住美元。如果有更多的浮动,这种浮动能不能增加流动性呢?增加多少?

  主持人:考虑到人民币在香港的交易,这取决于没有限制,当然这也受到在大陆外汇交易的影响。问题是和资金池的规模有关系,我们在香港的资金池是不是足够大,现在有一定的量,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是这样的。但因为它增长非常快,所以它能够作为一个金融和经济的东西,就是说金融和经济活动都可以用它来计价,增加它的流动性。总的汇率政策,我想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些因素,这个因素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环境,使得在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有更多发展。市场的规模虽然很小,所以这可能不会影响到大陆,我们也在关注大陆的发展趋势,来发展金融的、经济的活动,这些都是用人民币来计价的。通过这些,我们来发展这一切。但是考虑到香港经济的规模,额外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想所有的银行、金融机构,从香港或者其他地方来说对这个还是感兴趣的。

   我们来看一下过去十年外汇的交易,外国货币的减少,有一些已经退出了市场,因为出现了欧元,很多欧洲的货币退出了。我们看到了新的货币进入世界市场,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激动。

   Amy Kwan:外汇市场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看到,在CME期货合同中,还有一些其他工具中的出现。

  KC Lam: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上市了所有的货币,我们有50多个合约是在期货的,还有30多个是期权方面的,所有的货币都是当货币是自由浮动时,量就上来了。虽然货币有一些限制,但交易也是不错的,但自由浮动时增长得更大,不光是对冲,同时实体货币的交割也是一样的,所以人们对这个来讲会有更大兴趣。

  李建英:所以我觉得如果货币和美元联系在一起,交易会不会减少呢?以港币为例,从83年开始港币和美元挂钩,但这个没有影响到我们的交易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外汇交易的巨大增长就是港币和美元,实际上每天都是数百亿交易量,所以我并不认为盯住的外汇系统会影响到外汇交易活动。正好相反,会看到有一些确定性,因为对价格的区间是有确定性的,交易量是增加不是减少,至少我认为对期货市场来讲是这样的情况。

  Amy Kwan:大部分的交易货币中都是这样的情况,比如欧元、美元等等,实际上要有一个自由的市场来决定汇率,使得人们能够有更大的对于货币的流动性。一天都有四万亿美元的交易量,这样不断地测试,不同的边界。

  Jeff Ward:在EBS平台上也是这样的,在移动时量也是很高的。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交易主要是关注在贸易结算方面的,不是投机性的。比如去年买一些债券,还有用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和股本,所以更多是人们说的自然的兴趣,而不是投机性的兴趣,这是我的观察。

  李建英:时间有限,接下来听听会场有没有问题。请问在座各位,对于我们今天所提到的人民币业务,以及人民币在香港的活动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用CNH(音译)作为担保物,考虑到现在有一个事实,比如说不说人民币,只说香港的港币,我们要提供流动性,作为银行来说,很难接受这样一个货币作为担保物,所以您觉得香港金管局如何给我们提供一个香港港币和CNH担保物的市场?

  李建英:我们觉得回购的市场,首先我是负责金融基础设施的,我并不是负责前端市场的,所以根据我的理解,我们可以以港币为例,这个问题提到了港币的问题,大家都能理解,外国银行到亚洲来运营,当然需要本地的货币,如何能够获得本地的货币呢?我理解这里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他们可以用银行间市场来筹资,通过借款的方式,在过去,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前,这些银行可以用自己很高的信用评级进行银行间市场的借款,也可以用货币掉期,比如可以用美元掉期获得货币,他们主要用这样的货币作为担保,也就是说一个货币的掉期。货币掉期实际是很多香港银行获取本地资金的渠道,就是获取港币的渠道。

  我同时也注意到,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外汇交易,和银行的货币掉期有关,他们可以用美元掉期获得人民币,就像他们用美元掉期获得港币一样,不管叫不叫做回购,但实际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回购,比如说现金换证券的方式,只是某种类型的回购,就是说一种货币换来另一种货币,这和市场的发展有关。但是假以时日,我们会看到一个很大的人民币证券的资金池在香港形成,我觉得人民币的证券是在香港发行和交易的,它可以很方便地被发展成为一个回购的证券。有一些背景的情况,我们已经有了780亿或者接近800亿人民币的证券,这是在香港发行、交易的,所以从潜在角度来说,这个资金池会越来越大,会成为一个回购证券的资金池。更大程度上说,我们相信市场会发展一些产品和设施,获得很多的流动性。所以这就是我的观点,我其实在这个领域不是专家,因为我负责的是金融的基础设施方面业务的。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一个问李先生,一个问Jeff Ward。从香港角度来看,没必要区别岸上和离岸市场,就是一个岸上的市场,但是从统计角度来说,还是要区别本地参与者和外国参与者。您觉得这样的区别有什么意义呢?给Jeff Ward的问题,我觉得很好奇,人民币的DF市场是存在的,因为那时候没有可交付的现货,现在香港已经有了人民币的现货和现金,DF市场仍然存在,现在已经来提供可交付的远期了,也就是说有DF和NDF存在,为什么会有这样两个市场存在?为什么会有价格上的差别?

  李建英:谢谢你提的问题。关于离岸和岸上市场,要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比如银行的存款、负债,必须要知道存款人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因为他要了解自己的客户。对于一些外国人来说,他可能有不同的税收体系,比如你是美国人,要有美国的报税体系遵守,所以必须要明确存款人本地还是外国的。在外汇方面,必须要知道贷款是在香港还是在境外使用,因为这里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是很大的,如果贷款是在香港使用,就会增加香港的通胀压力,增加总量,如果是在境外使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了解。因为这是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倒不是一定要进行经济控制。

  Jeff Ward:我觉得你提到NDF的市场允许要有对冲和交易,但是它实际不是可交付的选择,大多数的银行都觉得可交付的业务会代替NDF市场,什么时候发生要看流动性到了什么程度。很多基金可以用此作为一个工具,我觉得量现在已经达到了20—25%的NDF,我猜测它可能会替代一部分NDF市场,但是的确要看交易者的情形。

  主持人:感谢讨论主持人和嘉宾,下面进入茶歇时间。


  主持人:下面开始上午的最后一个小组讨论,主题是:人民币外汇期权推出后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的主持人是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主编助理许涛先生。嘉宾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副处长贾宁、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外汇交易处副处长徐磊、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期权交易台高级交易员张震、新兴市场产品经理、彭博资讯的Edmund Lee先生。

  许涛:非常高兴做这个环节的主持人,今年4月1日中国外汇市场又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就是人民币对外汇的期权,也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第一个期权产品,人民币外汇期权这个产品的推出,一方面给企业和银行提供了一个新的避险的工具,从宏观的层次上来说,人民币期权外汇的推出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的定价。

  从风险管理角度里看,人民币外汇期权的推出使得各种风险的管理模型实施起来,好处很多,但是也注意到,自从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以后,大家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特别是风险在国际市场上的传导以及复杂性都是非常关注。很多人都会感觉到造成这个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金融衍生品作怪,很多人谈到金融衍生品有点谈虎色变的意思,把罪魁祸首归结为衍生品。

  但在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经济走出小低谷的时候积极的推出了人民币外汇期权。感觉到跟大家关注点有很多不同,外汇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考虑,期权怎么来定价。国外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请了四位嘉宾做一个深入的讨论。

  刚才主持人介绍了,今天主持人嘉宾有来自政策制定层面的,有一线的操作员,还有国际机构的分析师和评论员,先请贾处长谈一谈外汇局推出人民币期权业务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贾宁: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讨论期权的问题,大家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衍生产品是罪魁祸首,大家要区分一个事实,相对于美国、欧洲这些成熟国家,我不一定去下判断,可能大家会认为衍生产品是罪魁祸首,也许他们是在过渡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出现了不当之处。反过来看我们国家,我们的问题并不是过度发展问题,而是极度欠发展的问题。在这种大判断的情况下,大家回顾一下,不论是从05年汇改还是更早的一次汇改,就是1994年的汇改,其实中国外汇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今天讨论期权的问题,我们不是站在世界最高峰谈的新的产品,我们是谈成熟市场已经有的产品,我们仍然是在学习和模仿过程中。这个创新只是我们内部的创新,而没有引领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创新,有了这样的大背景,让大家理解为什么推出期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也注意到,当时2月份发布政策之后,很多人做了很多猜测,为什么这个时间点发布,是不是有些和汇率方面的考虑,是不是要更快的升值,增加汇率的弹性。我们已经经过两个多月时间,我们倒过来看,并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或者是特别关注的事,由此也可以消除大家的疑虑。当外汇局和人民银行推出什么产品的时候更多的考虑需求和市场需求和发展的轨迹,从个人意见讲,我觉得和汇率并没有多大关系,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为什么我们要推期权,无论是和欧美的成熟市场,还是和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些新兴市场比较,我们的市场总体来看还是属于欠发展过程,无论是产品的规模还是种类,我们现在也只有远期、掉期,包括新推出期权,传统的交易规模,因为去年BS也公布了三年一度的调查,我们市场规模总体偏小,从市场的基础设施方面,各个方面总体比较起来,市场处于欠发达过程中。由于中国的基础条件,未来人民币可能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中国的经济地位逐渐增强。伴随客观的需求,国内企业银行有新产品的需求,海外市场也有很大的需求。

  我们上午的交流也听到金管局的专家也谈到香港的DF和NDF问题,我相信随着跨境贸易结算的发展,本身海外对于人民币避险的保值需求也在上升,所有的内外因素放在一块儿,大家共同的话题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人民币地位的增强,以及人民币汇率不断的改善,如何帮助企业银行去防范汇率风险,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所以基于这些大的背景,在适当的时间去推出这个产品,基本上是这么一个大的概念。

  许涛:徐处长,你是一线专门负责外汇交易的,刚才贾处长也谈了,其实外汇期权的推出主要是为了规避或者防范风险,你认为外汇期权本身有没有风险,如果有风险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对冲?

  徐雷: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从外汇局二月份公布了在银行界外汇市场开办人民币外汇期权,包括对客户的人民币外汇期权和在银行间开办人民币外汇期权,我们银行也在积极的准备,准备的时间其实比较长,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包括系统这块的测试。对于我们来讲,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是一个非常新的产品,以前大家主要经验在G7上,由于人民币外汇期权,人民币应该是属于新兴市场货币,这个货币的特点和普通的G7货币有很大的不同,从风险管理上来讲我们可以借鉴G7的一些货币经验,但在其他地方,包括价格波动方面可能比G7汇率期权风险可能高一些。

  总体来讲,我们管理人民币外汇期权,主要是和G7存在共同的,一是DELTA的风险,二是VEGA的风险,相当于对冲过程中由于市场的波动率这方面的上升所导致的风险。目前对冲方法是根据现有的政策管理的框架,由于期权是放在综合头寸进行管理的,目前来讲对于DELTA的风险是通过远期交易进行对冲,VAGA风险是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寻找交易对手对冲或者是和我们自身的客盘进行对冲,是采取这样的方式。

  许涛:刚才贾处长谈到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是为了防范规避风险,徐处长也谈到了,人民币外汇期权本身也有风险,同时也有办法来规避风险,李先生怎么评价中国现在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的产品?

  Edmund Lee:我先退回来一步解释一下,在市场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有一个圆桌会议,请了所有定价的银行来参加。有的是银行的,还有外汇管理局等其他组织。主要是让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怎么样能够规避风险,在此之后我们总结应该怎么规避这些管理风险因素。谈到这些的时候,不管是期货外汇,还是买债券都有风险。所以要看怎么来管理风险,大家要基于一个共识,彭博资讯在圆桌会议上讨论时大家看了一些计算模型,讨论怎么来收集数据,还有时间点,所有这些都要有所表示,这个过程推进的时候彭博资讯也要看如何收集数据,我们怎么样以市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分析数据,还有如何交流来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怎么样用增加值来帮助这个市场,让人们了解这个新的工具以及如何计算等等。

  许涛:人民币外汇期权也是一个金融衍生品,既然是一个产品就有定价的问题,对于国际通行的期权定价模型,中国很多方面是不存在或者没有办法实现的。张先生您是做外汇期权具体交易的,您怎么看待中国人民币外汇期权的定价?

  张震:其实这章节的主题落在两个词上:“挑战”、“机遇”。这里面主持人提到了第一个词,其实定价是我们核心,最有挑战的东西。人民币期权刚才徐处也提到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产品,我们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境内的人民币期权市场。对于我们所有参与者来讲,境内的金融同业都会把人民币期权的定价看作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目前境内市场的基础已经在不断完善过程当中了,这里包括人民币对外汇的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和掉期市场,在座的有很多专业人士也有衍生产品方面,从事交易方面人士。大家也都了解,期权产品涉及到汇率和利率市场,目前在国内汇率和利率市场的发展可能还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对于各家银行来讲,这两个市场,确定期权价格因素并不是我们压力最大的,我们压力最大的是境内人民币期权的波动率,波动率的平面是怎么确定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有挑战性的领域。

  我相信在座的,包括徐磊这边的工商银行还有金融同业,作为首批能够参与到人民币期权境内市场的这些参与者来讲,在人民币外汇期权波动率方面如何定价,如何进行期权报价,作出了很多准备工作。在这里我们也确实有过一些像刚才徐处说的外汇期权,其他市场期权的经验,但这些市场并不能作为我们确定未来人民币期权,或者是现在人民币期权市场波动率定价的真正基础。我们作为第一批银行的报价者来讲,对于我们讲这个市场是一片空白,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写出第一份考卷、第一份答案,人民币外汇期权在4月1日开办之时,我们以什么样的价格报出我们的波动率,这是我们最核心的问题。

  作为外汇期权市场来讲,我们中国银行也是做了比较长的时间,2002年就开始独立做一些外汇期权的产品,但是那个定价、那个报价、投寸的管理,包括期权的报价,都是我们参照境外的相应平台,包括世界上比较大的资讯平台,也包括国际金融同业比较大的做市商,他们提供的报价,以这些报价为基础,作为外汇期权,外币对外币期权的波动率的报价。

  现在开展人民币期权,就没有这个参考,大家可能也会提到,人民币期权在国际金融市场也存在,刚才我们也讲到,无论是NDF市场还是CNH市场,香港的离岸市场,都已经有人民币外汇期权的产品,这个市场作为国内的金融同业,金融机构是不可以参与的。我们没法借助于NDO或者是CNH市场对冲我们的风险,未来人民币期权的风险。所以我们核心的原则是一定要立足于国内,立足于国内近期和远期市场的水平,通过波动性来确定境内人民币期权市场波动率的报价。

  这个过程当中,外汇局做出了很多指导方面的工作,在2月份通知下发之后,临近开办人民币外汇期权业务开办之前和之后,召集了相应的金融同业,和国内的银行进行参与、讨论、沟通和交流,大家在这个平台上把自己未来的境内人民币外汇期权的报价思路以及很好的想法,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外汇局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国内的金融同业在积极报出人民币期权波动率的报价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彭博资讯、路透等等这些著名的资讯平台,也给了我们一个展示平台。我们在4月1号开办人民币期权业务之初,各家行已经把自己对于人民币未来期权市场的发展,期权波动率到底怎么报,把自身的报价也展示在这个平台上。

  我们通过这种技术的平台,通过报价平台也做了很好的交流。我自身是按照什么样的想法报出人民币外汇期权波动率的报价,我们也可以看到别的银行,别的同业是按照什么样的水平报。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也做了在技术层面上的交流,从4月1日到现在市场运行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共识,大家也在资讯平台上,包括在彭博上看到我们的报价,整体来讲大家的思路和报出的价格水平基本上是统一的。

  许涛:刚才张先生也谈到,国内人民币外汇期权定价在摸索中前进,Edmund Lee从你的观察角度对于定价您有什么建议?

  Edmund Lee:我首先要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我觉得4月1日市场第一次开始了,有6家银行加入,并且定了价格。一个多月以后,有13家银行已经参与,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开始之初每个人都在尝试,几个月之后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人都获得了价格方面的参考,这样更有助于这个工作。

  许涛:我们也注意到,4月1日推出的期权其实是欧式期权,欧式期权在期权中相对偏稳健,请问一下贾处长,我们第一次推出欧式期权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贾宁:为什么推欧式,为什么没有推美式,或现在客户只能买入期权,不能卖出期权。我们梳理一下,不论是外汇市场,还是更大的经济市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轨迹,大家有一个框架,在政府主导下调动民间的智慧,把民间智慧上升为国家的行为去推动市场,外汇市场来看也是同样的路径,作为外汇市场的主管部门,和人民银行和其他相关的部门起到一个牵头的作用。4月1日或者是2月份推出期权之前,这个工作做了很久,我最初参加这项工作是在2006年底开始,从2006年开始召集了国内主要中资行和外资银行,反复论证这个期权产品需要有什么样的架构,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外汇局就是召集人,把大家的想法提出来,反反复复的讨论,哪些产品可以先做,哪些可以放到后面。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一个公识,不论是产品特性,欧式期权相对简单一些。如果和国际市场来比较,欧式期权的交易量比美式期权要大一些,从产品类型来看,因为市场有这样一个共识,这个共识有利于最初做这个产品,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点。客户能不能卖出期权,在国际市场来看,如果期权只能买不能卖的话,银行不会承担相对比较大的系统性风险,还也一些其他的特点,基本上是民间智慧和政府行为相互互动的过程。有这么一个特点,大家可以去想象,未来下一阶段中国的期权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答案很明显,比如说新的产品会不断推出,交易结构、基础设施,这些方面实际是把民间的智慧调动起来,最终不断地论证。

  刚才中国银行的张先生谈到,我们到底怎么样定价,我补充一个感受,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大家仅仅停留在纸上是设想,中国期权的波动率是永远没有的,我们在国际上只是一个看客,推出以后大家可以把自己的设想变成一个实际行动,交易过程中无论是形成价格还是形成产品,所以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发展的基本思路,谢谢大家。

  许涛:您在做交易的过程当中你感觉到企业或者是客户在使用外汇期权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风险点应该怎么防范?

  张震:我们4月1日已经开办这个业务了,作为一个交易员,也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比较优质的客户,也跟他们做了一些沟通和交流,他们也提到期权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期权可以作为一个对冲的工具,丰富现在的人民币衍生品市场。但是也有很多人问,期权是不是有很大的风险,我们目前国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确实跟国际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客户在接触这个产品的时候还是比较陌生,对他不太了解。

  刚才我们也提到过,这次我们在推出期权产品的时候,其实推出的是最简单的期权产品,是普通的欧式期权。在交易方向上也对客户做了一定的限制,客户只能去买入期权。期权就是一个权利,或者是一份保险,能够帮助客户对冲相应的市场风险,满足它的一些保值需要,只能买期权,持有这个权利,对他来讲,最大的对冲市场风险成本就是他付出的期权费。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可能是客户存在的一个风险而已。我们的期权产品,尤其是人民币对境内的外汇期权是基于客户一定的贸易背景。如果客户的贸易背景和相应基础的贸易合同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其实是作为一个对冲的工具出现的,对于客户来讲风险是很小的,对冲的成本是很有限的,就是所付出的期权费。

  许涛:人民币外汇期权本身就是规避和防范风险的,现在大家可能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是比较明显,在这个预期之下徐处长您认为人民币外汇期权产品在市场上会发挥多大的作用?

  徐磊: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整体来讲现在境内和境外,对于人民币确实存在比较强的升值预期,但是在升值预期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括监管机构也做了很多努力,从市场的表现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并不是一个现行的过程,是双向波动的过程,升值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程度的回调,进行调整,这种双向波动就是作为我们期权的交易者创造了很多的机会。大家知道,期权的交易目前是通过delta的方式进行对冲,只要市场进行双向波动,期权交易对于我们来讲就有机会去获益。同样,对于企业客户来讲,对于短期的产品,因为我们从4月1号以后,和中国银行一样开办了期权,客户主要是做买入期权,从实体反映来看,客户对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预期,基本上已经传递到了客户那儿,他们认为人民币会双向波动。客户交易的喜好来说,对短期限的交易,比如六个月以内的交易是相对活跃的,而且也是比较有信誉的。对于期权产品,刚才嘉宾已经说到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欧式期权,客户只能买入期权,随着期权市场更成熟,交易惯例的建立,还有系统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未来客户对期权业务的交易会越来越活跃。

  许涛:刚才谈到了期权的定价风险,有很多银行在参与过程中。外汇局对银行开展人民币外汇期权的业务到底有什么样的条件限制么,如何监管?

  贾宁:从2月份的文件发布以后,从我的具体工作来看,除了在市场规则方面,和银行、外汇交易中心做一些事情之外,我们面对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很多银行都在咨询,我们有意愿做交易,所以大家也注意到,从4月1日到现在市场的参与者其实是逐步增加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有14家银行参与进来。

  我们一直给没有给做这个业务的银行传达一个信号,这个产品首先不是试点,如果是试点,从主观上来说,不论是外资银行还是人民银行,就会有限制银行数量的预设,比如这个产品要有多少家,有一个额度问题,因为我们不是试点,所以不存在额度问题。实际工作中,每家银行看到了外汇局和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都有一个理解过程,从监管部门来看,也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管理上的一些想法,准确无误地给银行传达。

  在4月1日之前,包括中行和工行等其他一些银行,都经历了一个过程,我们会通过电话或者是现场会谈,把外汇局的一些想法跟大家逐一解释,这个过程一方面了解银行怎么样去认识这些产品,除了标准的产品特性之外,无论是人民币兑美元期权还是美元兑欧元期权,有它的共性,但是更多的有中国的特性,比如有一些实虚背景,有外汇管理的审核要求,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这个过程其实是双向的,我们传达政策,银行也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以及我们从银行获取信息,这个过程放开来看本身就一有个工作量的问题。

  很多银行多少有些失望,没有赶到4月1日的第一班车,也没有赶到5月3日的第二班车,能不能赶到6月1号的第三班车呢?我可以很负责地跟大家说,首先没有额度,其次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我们也有维护市场健康发展的职责,我们尽可能地去选择一些比较大型的银行和优质的外资银行。我们相信,先行者负有最大的责任,为什么这里面会有中行和工行,因为大家认可他们在中资银行里是最大的市场引领者,为什么会有花旗、汇丰、渣打银行,因为他们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或者是准备更充分,没有提到的银行,不是说它很弱,而是这些银行提出申请的时间晚一些。或者是某些方面准备的相对滞后一些,我们没有限制,在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把一些从经验、能力、客户的基础方面条件更好的银行作为市场的引领者,基本上是这样的过程。至于具体的市场条件,这个都已经有现成文件的标准,不再去详述了。

  许涛:张先生从你这儿观察一个多月以来我们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活跃程度怎么样?

  张震:这个产品是一个新的产品,可能大家也了解,在国内推出的所有的新产品都需要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推出的人民币期权是一个最简单的产品,相应来说产品结构也比较单一,我们也考虑未来市场,我们要走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最初的不成熟到慢慢成熟的过程,这可能是一个必须的阶段,我们先从简单的产品做起。

  国内的需求有一定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又回到刚才我提到的这次章节的一个主题,这里面的挑战,不光包括定价的问题,还有市场培育的问题。我刚才也提到,衍生产品在国内的发展与境外国际市场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因素包括国内的客户对这种衍生产品接受的程度。我们跟客户交流和沟通的时候要让他了解和熟悉这个产品,他最终要接受这个产品,整个过程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刚才也提到,金融危机之后对目前国内衍生产品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我们接触到一些客户,他们也多次提到,衍生产品诱导了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一些机构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他们在心理上,金融危机过后在心理上对衍生产品部分客户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银行和其他的金融同业都需要对市场进行培育的过程,在座的也有媒体,也希望在座的媒体能够协助我们,大家一块儿多多宣传我们的产品,让境内的更多人士,更多的客户能够了解它,熟悉它。这在个基础之上,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结构也会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能够更全面的满足境内客户市场对冲风险,那个时候市场一定会形成比较繁荣,比较活跃的市场。

  许涛:刚才几位也谈到了,衍生品市场外汇期权在国内是首创,但期权在国外也是很成熟的,发达国家很成熟,跟发展中国家比较相近的新兴市场国家也早就推出了这个产品。Edmund Lee先生能不能给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些好的建议?

  Edmund Lee:在发布彭博资讯之前,我们也请了80个人到彭博北京和上海的办公室给他们提供培训,怎么来工作,怎么来计算他的数据,如何把它放到组合当中来做,这只是初期的培训工作,在北京和上海是这样做的。在中国18个城市当中都有我们的相关人员,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开展工作。实际上这个机会不一定是商业的机会,更多的是对于私营企业或者是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机会,他们可以用这样的一种交易来对冲自己的风险敞口。我们总是有外汇方面的风险的,比如他们买自己的供应材料,或者是见客户的时候,都有这样的风险,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很好的管理自己的现金流,我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共同努力,来建造一个很好的市场。这样我们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加强劲。

  许涛: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期权也是很久了,Edmund Lee先生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发达国家的一些金融衍生品历程,对我们下一步金融衍生品给一些参考?

  Edmund Lee:如果你看一下这两次危机,特别是看一下中国的情况,其实中国一直都做得很对,有很多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经过两次危机,在过去十年当中,中国是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与其他世界各国相比都是这样。我只是想讲一些经验,中国的规则是你如何来进行外汇方面的交易,也许中国所用的一些规则,可以是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的。现在在亚洲很多国家,外汇的交易还是不行的。我们觉得中国现在的模式可以让其他国家来学习,其他国家也有一些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我知道这个衍生品市场现在名声不太好,我们看一下金融危机,并不是真的从衍生品开始的。很多人只是用单一的资产进行交易,对于即期货币的外汇交易来说,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了,最重要的是因为他们的货币向世界开放,而且也要有一些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风险对冲。不管对错,他们是按照最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方式去做的,我觉得中国也会是这样,以最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去做。

  许涛:刚才我们讨论了人民币外汇期权推出的背景,怎么样定价,怎么样规避,对冲它的风险,通过这个讨论大家对人民币外汇期权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提问:现在为止交易的规模,客户的结构怎么样评价?

  贾宁:从4月1日到现在,我们的期权市场是两层架构,一方面是银行间市场,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平台的市场,另一个市场是柜台市场,从参与者来看,现在银行间市场一共有14家银行在做交易。在银行柜台市场,从提供服务的银行来说,数量相对少一些,现在应该是六七家左右。之前主持人提到怎么看我们这一个月的发展,以人相比的话相当于刚满月,我们内部也做了一个评价,我们是否满意这一个月的发展,如果放在交易量考核的话,确实不能和现在的计期、外汇掉期和远期比较,这个交易量相对来说是非常悉数的,比如说外汇掉期每天应该在百亿级的交易量,而期权连零头都不到,因为一个是发展五年的时间了,另一个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以量考核我们非常不满意。这个不满意并没有转成我们的担忧。因为我们从现在,不论是参与银行的数量,还是银行内部的营销人员,以及到柜台,客户的营销、宣传,这需要很长的过程。前两天银行的座谈会中大家也都有共识,市场交易量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长,应该是在三到四个月以后,更多银行介入银行间市场,以及更多银行的分支行在营销过程基本完成后完成,会有3—4个月的时间会经历比较明显的增长。具体的数据没有统计,如果我们按交易的笔数来看,应该是没有超过百位级的笔数,这个过程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担忧,我们觉得对于一个刚满月婴儿来说,前途非常远。

  许涛:谢谢四位嘉宾的精彩讨论,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下面可以跟几位嘉宾做进一步的沟通,谢谢大家参与,谢谢。

  陈靖:谢谢讨论主持人和嘉宾,我们今天上午的会议议程到此结束。

  上午结束

  陈婧:下面进行下午的第二个主题演讲,题目是“新兴市场货币交易”,有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研究部副总经理张生举。

  张生举:围绕这个题目我准备讲五点:第一,新兴市场货币交易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关注的话题。一方面金融危机以后上以美元为主的美元本位制遭多了挑战和质疑。另一方面,新兴市场这么多年发展非常快,有一个词“BRIC(金砖)”,以前是金砖四国,现在变成金砖五国了,今年还在三亚开了一次会。也有人说BRIC词里面没有“K”,18K也好、24K也好,这里面一个K也没有,成色不足。但不管怎么样,BRIC已经从原来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实体的组织,说明新兴市场的作用在不停的增长。
  刚才邢司长讲到过,作为这里面的一个突出的国家,中国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迅速扩大。对于什么是新兴市场还是有不同看法的,今天上午的一个演讲嘉宾讲到过,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还能称为新兴市场吗?韩国1996年的时候,上个世纪已经是OECD(上海经合组织)的成员了,还算新兴市场吗?这也有不同的看法,这里的货币交换就是外汇交易,就是今天的主题FX。

  大家可以看到,新兴市场外汇的交易量是非常少的,在全球的比例还不够12.8%,而且其中有包括两大块,香和新加坡,两块比较重要的国际外汇交易中心。如果这把两块拿掉新兴市场的外汇交易量就更少了。但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总量很少,趋势很明显。

  这里面的交易绝大部分是跟美元相关,无论本币交易还是和美元相关的交易,这个格局还是很明显的。我补充一个数据,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01年中国外汇交易量在整个全球的交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小数点保留一位的话比重就是0.1%,但去年10年这一数据增长到0.9%,接近1%了。为什么新兴市场这几年外汇交易增长非常快,最根本的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我们也做了统计,近十年来,刚才说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6%,金砖国家的平均增长率超过8%,中国超过10%,发达国家只有2.6%。另外一点,近几年,商品、能源、原材料这方面的贸易非常活跃,新兴市场刚好在这方面非常有优势。汇率浮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这块新兴市场也是这几年在大步往前走,这里面本来有具体的例子,有一些国家,什么时候开始汇率浮动,资本项目开放,因为时间原因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新兴市场货币交易特点。总的来说新兴市场汇率的灵活性是有限的,包括中国的情况,我们汇改以后灵活程度已经放得很大,我们设定的千分之五的波动幅度(所谓中国汇率的涨跌停版)也曾经触及过。其次是市场透明度低,不像主要国家的外汇市场,大家从路透、彭博等新闻媒体就可以轻松找到新闻资料,而新兴市场要专门去找相关的材料还不是太容易。新兴市场的交易都是以实需为主,就是有真正的经济方面的原因,如贸易、投资等,拿外汇市场的交易量跟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这个活动相比计算的话,几乎97%的交易都是跟这个没有直接关系的,是派生出来的外汇交易。直接来源于贸易和投资的,只占3%。新兴市场目前基本是以实需为主,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银行和客户还是以实需这样的要为主求。汇率的波动率两级分化,有些新兴市场国家波动明显高于成熟市场,有的又比较小,后面有一些原因,市场的流动性差,波动比较大,如果管制比较厉害,价差又会比较小,总而言之不是一种成熟的状态,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波动。直接体现为流动性的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价差,新兴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价差也是比较大。这是新兴市场货币交易或者是外汇交易的显著特点。

  总的来说新兴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银行和客户。成熟市场银行之间的交易是大部分的,一比来自于零售市场的交易,可以带动银行间市场成倍数扩张,新兴市场基本上还都是持续交易的银行和客户为主,交易方式则是双边谈的比较重要,双边的产品是期权交易。我们中国情况也差不多,今年4月1日,我们才开始有期权交易,我们银行1994年已经有期权交易了,也就是,17年以后我们才有了外汇市场的期权交易。这就是新兴市场的一些特征。

  第三,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趋势。总的来说国际市场交易以美元交易媒介为主,我们计算了一下85%左右是通过美元的,这计算的是双边的,欧元、日元、英镑也占一定的比例,人民币还很小。这种状况刚开始说了,新兴市场货币交易之所以成为一个话题,是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大家也知道,人民银行的周小川行长曾经发表文章讲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问题。关于这方面有不同的流派、想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有一种思路是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造成一个全球性的中央银行,SDI变成全球性的货币,取代美元的地位。另外一种是回归到金本位制,因为黄金产量是客观且中央银行无法操纵的,这样就变成一个硬的,外在的纪律,这个看起来观点比较疯狂,但是也不是毫无道理。可以看到前几年各国中央印象纷纷去黄金化,在卖出黄金,这几年改过来了,在买入黄金。

  美国一个州的两院已经通过接受金币作为法定货币,有的时候初期看起来很疯狂的观点,如果有更多人推动也可能会变成现实。回到金本位制现在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也不是没有可能性。美元有很多弊端,但是若干年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会有很多货币发挥更多的作用,变成一个多货币的互相竞争的格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认为人民币有机会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多货币的竞争状况下的一支力量。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刚才邢司长讲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要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

  第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分布。纯粹从贸易伙伴来看,美国已经不是最大的,欧盟是最大的,日本紧随其后,我们跟美国的贸易只是占到1/6左右,但90%以上贸易都是用美元。贸易、投资、资金回流这些都是为人民币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人民币相关的外汇交易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银行间市场小币种交易安排。我来自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另外一块牌子是全国银行间统一拆借中心。在中国,我们这个机构是人民银行的事业单位,是中国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者平台。特别是外汇的交易,所有金融机构之间,主要是银行,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交易,金融机构之间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交易必须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中国的OTC市场,或者是银行间市场是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在上面交易什么产品或者是币种都是要经过批准的。

  目前有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再加上去年两个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和俄罗斯的卢布,兑人民币交易现在有七个币种。原来这两个新的币种我们称为小币种,或者是新兴市场货币,跟原来的有什么区别?本来就是因为这两个小币种有特点,在制度安排上有它的一些特点。以前整个交易以美元为主,95%以上的交易是人民币和美元的交易,大家比较关心的人民币的汇率,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这个产生方式是由做市商报价形成的,20多家的做市商在每天上午九点钟报出人民币兑美元价格,交易中心在系统当中去掉最高价、去掉最低价,算出一个中间价作为当天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向整个社会公布。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港币,这个价格是怎么出来的?这些价格是用我们的另外一个交易平台交易美元兑欧元、美元都日元的交易,用这个所谓的国际市场的价格,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的价格,套算出人民币对这些硬通货的价格。美元兑卢布,美元兑林吉特有价格,我们新上来的制度不是这样的,也是做市商报价形成的。挑的所谓的做市商跟人民币兑美元的做市商不一样,哈尔滨银行也是卢布做市商。

  我们对卢布和林吉特的波动浮动设定为5%,美元是千分之五,其他的是3%。这两个货币的交易量说实话不活跃,特别是林吉特启动了以后没有什么交易,刚开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马来西亚方面对货币的结算有一些规定,对于非居民离岸账户的资金划拨有限制,最终林吉特清算要在马来西亚进行,它也非常强调所谓的实需,不希望有投机性的交易,这块本来有一些障碍,现在通过双方的沟通,包括人民银行这个层次的沟通,结果是他理解到在我们市场交易的背后,都是跟着真实的贸易背景,所以这块制度上的障碍已经没有了。但是像刚才邢司长说的,实际当中还是有一些技术上的,特别是习惯上的,我做的这个东西方便不方便,我们到马来西亚去,甚至人家说,你都没有给我一个可以做的企业的英文名录,钱打过去的时候找不到对应的人,过程当中还是有一些习惯上的、技术上的因素。但是有了一个起步,随着大家认识的提高,量会逐渐上来。另外我们还会考虑到继续增加新交易的币种和交易的品种。

  今天上午也有媒体的朋友问到,你们是不是还会有新的交易币种,具体的哪一个不重要,我们考虑跟贸易投资往来,跟币种本身的开放和可兑换的程度,还有双方合作的意愿,市场做起来要有流动性,是不是有足够的银行愿意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流动性,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有关系的。考虑这些因素,韩元、新元都有可能加入到这个新的平台上。

  我自己的看法是,如果有足够多的币种加入进来,双方的认识越来越一致,我们不是所有的交易都必须通过现在这种约定俗成的美元来过渡一下,直接通过人民币双边的直接报价。我们习惯于,人民币兑欧元是多少钱,十多块钱,有的想着对美元是多少,兑欧元是多少,只有大家逐渐习惯了,直接拿人民币去对应的时候,这个市场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

  最后做一个小结,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兴市场的货币如果用百分比来说增长速度非常快,因为总的基数比较小,决定量也比较小,体现了国际外汇市场的重要性逐步上升。毕竟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很多特点,也有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具体到中国来说,在这方面对小币种的交易已经起步,我们相信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也可以说是国际化,从央行的角度来说不希望提这个词,随着人民币在更大范围的使用,我们相信交易会越来越多。谢谢大家!

  陈婧:谢谢张总。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一个小组的互动讨论,主题是贸易融资中新风险的管理。下面有请讨论环节主持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副主任卢力平教授;有请讨论嘉宾:百事中国亚洲、中东非洲资金部总监郑纯玲女士;中信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邵传华先生;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市场总监杜云飞先生;法国兴业银行贸易融资部总经理刘雪毅先生。

  卢力平: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以前的时段由专家、学者、官员和金融家,谈了有关人民币以及金融风险这方面的理论、政策,也谈了一部分实务,还谈了一部分对形势和市场的评价。下面这个时段主要是偏重于对实务的讨论,今天请来的四位嘉宾有三位是银行家,还有一位是企业家,现在让几位分别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郑纯玲: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百事公司的,从上海过来,我主要负责百事公司亚洲、中东、非洲资金部。我来上海以前主要负责百事公司欧洲资金部,所以等一下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不同国家的经历,怎么看外汇,和在企业中我们怎么控制风险,以及基金集中管理的概念。

  邵传华:大家好,我来自中信银行国际业务部,叫邵传华。

  杜云飞:大家下午好,我来自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事业部的,做这个领域时间比较长,大概有20年的经验,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做市场开发的工作,当然也涉及到了风险控制领域,谢谢大家。

  刘雪毅:各位好,我来自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刘雪毅,目前负责中国的贸易公司部门。非常高兴今天有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贸易风险管理这个话题,谢谢。

  卢力平:谢谢四位嘉宾,这个时段的会议安排主要是考虑在金融服务和贸易融资方面有什么创新,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什么工具。先请百事资金总监从企业的角度谈谈资金集中管理或风险管理方面的感受经验和方法。

  郑纯玲:当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百事通过中央化运作的好处,也会谈一下关于现金池及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东西。我主要负责外汇管理方面,从百事可乐的角度来说,如何管理风险即中央化管理,百事在200多个国家都有运作,我们是线性管理,是中央性的管理执行。主要是在欧洲,欧洲有总部,在伦敦也有一个,我负责欧洲,包括东欧和西欧。最近我又到了上海,主要负责在亚洲、中东、非洲资金部的部门。如果你说这么多复杂的地域,为什么设在了上海,可能人们觉得这个地区应该设在香港,或别的地方。我们选择和运营业务近一点,有很多运作都在上海。这主要有四、五个目标,这些都是跟公司运营业务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流动性管理这个角度来说,我总结的时候非常简单,一要确保运营业务在适当的地方和适当的时候有资金,二要有合适的币种,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是如何把现金管理中央化,百事是跨国公司,每一个美元都是来自于每天日常交易,而且日常交易中每一瓶可乐只有几美分。那么每天的现金管理,是通过现金管理的技术帮助业务更好的管理,百事给他们更好的技术,银行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风险管理,我们在不同的国家运作,经营不同的币种,所以我们要确保中央化管理,所以新的功能是我们把全球的风险都控制好,要做好任何货币方面的套期等等。比如,有的时候我们卖欧元买英镑,也可能有的时候是买英镑卖美元,我们要从头寸的角度来考虑,在做衍生品的时候从头寸的角度来看怎么样套期保值。我们把银行的管理中央化,这样公司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时我们的职能是帮助业务选择哪个是很好的国际银行,同时还要把所有的政策中央化,确保运营部门知道在资金流动性、现金管理、风险管理等如何运作,以上是我们部门的功能。

  我还想就流动性管理多说两句,稍候也会谈一下现金池的概念,现金池是从欧洲开始的大概10年前就有了,像伦敦、荷兰等国家也有一些先进的方法。对中国来说,百事在中国有30多个子公司,百事有非常好的现金池,即使是单一的币种,我们也看到有这个机会能够拓展现金池在加更多的货币,在中国有很多的发展。这些领域是百事在欧洲做了很多工作。

  卢力平:我给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郑总曾经在百事之前,在汇丰和美银做过八年,所以对银行业务也很熟悉。我想提一个小问题,您在上海的主办行是哪家银行?保密吗?

  郑纯玲:是汇丰银行。但是我们也有跟多业务是跟中国银行合作的。

  卢力平:大家知道最近十几、二十年以来,由于国际上贸易条件的变化,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监管体系的变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变化,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有一些创新的工具,下面请邵董,比较偏重于变现买断这一类,有什么新的产品介绍或者是新的研究心得,给大家做一个介绍。邵董是学者性的银行家,发表过很多文章。

  邵传华:卢教授的问题提的很好,我从业20多年了,主要是从事国际结算、贸易融资。我从刚入行的时候80年代开始,简单地说开信用证、做出口议付,当时的融资工具很少。进入21世纪,这么多年的变化,我感觉这个世界变化太快。首先从整个环境来看,我从事件上用四句话概括。第一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后期的影响。这是做企业和银行都要考虑的。第二欧洲的危机,欧洲债券的危机也受影响。最近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对我们进出口企业,对银行的影响。最后一点是中东乱局。从中国的角度来讲,一个是长期科学的发展,保持经济增长和当前通胀的关系。

  我觉得企业会面临这么多问题,作为企业内部来讲,我觉得英国著名的阿伯丁公司研究认为,贸易的运行效率很低,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公司都存在。第二是信息不对称,还有一点是企业的应收账户管理能力,自动化管理方面非常弱,这些问题造成中国企业纠纷多,贸易摩擦多,运行效率低,很少有企业家回头分析自己的现金管理,各种货币管理,自己赚到底钱,很少有仔细去研究的。

  作为银行来讲大家都知道,20年前80%是信用证,10%多或者是20%是托收或者是汇款。而现在至少90%是OA,赊销,这样对银行、对所有世界大银行提出新的挑战和定位,OA了、赊销了,继续企业要做融资,银行的风险加大了,今天的主题里谈到贸易融资产生的长期风险,又要考虑风险,同时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上述这些问题逼着银行创新和发展。刚才谈过去很简单的产品,我写过一篇论文,我理了一下思路,能不能概括为四到五种类型,第一类是当前的经济环境当中,出口企业更加关注出口买断类的产品,要转让出去,同时改善财务报表,比如说国际保理、福费廷、风险参与、保险后压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后的,银行推出买断型的,本来保险不是买断的,但是多出一些费用买断,承担风险。这些产品对企业是非常急需的,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及时早收汇,增加流动性,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类,由于80%都是OA项下的产品,所以在非信用证的融资面给银行提出挑战,没有信用证,没有凭证了,再做融资风险肯定是大的,那么就是发票贴现、定单融资、舱单融资,这类新产品不断涌现,摆在银行面前需要考虑,企业想跟银行谈,像百事的企业肯定会谈这种问题,一揽子不光是现金管理。

  第三类,供应链融资和结构性融资。也是我们经常听到和谈到的一个热点,很多客户提到这样的问题,很多银行也做,也有自己的见解,但真正什么是供应链融资,什么是结构性融资,一是解决出口,小额长单,解决信息的不匹配,解决大宗商品,结构性贸易融资解决大宗商品的问题。

  第四类,人民币跨境提出来以后问题很多,将来随着上海、新加坡、香港三个市场的推进,人民币跨境的期权、远期合约、增值和保值、现金管理等等,还有NRA帐户。这样会衍生很多产品,大概未来这四类产品会伴随我们今后10年、20年。

  卢力平:下面有请民生银行的杜总谈一点,民生银行在中国是极富传奇性的,这个时段有一段谈到外债,商业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企业的实际操作,在涉及到外债的时候有什么产品及责任,跟大家介绍一下。

  杜云飞:作为国家外债管理部门是要控制国家的外债,特别是外债当中的构成,但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讲又是服务于贸易,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个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要涉及到外债。卢教授刚才提到这个问题,主要是想切入银行向企业提供服务过程当中的外债和国家外管局之间的关系。焦点主要是在于银行为客户开的信用证,超过三个月远期的信用证,或者是代付期限超过90天的,国家外管局有一定的限额,往往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满足不了银行的需要,满足不了银行的需要,最终满足不了客户本身的需要。银行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从监管者、使用者、收益者的观点不大一样,从提供金融服务的中介而言,当然我不代表官方也不代表民生银行。

  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指标的增长是不是跟国家进口贸易的增长应该是同步的,如果国家每年进口增长是20%或者是30%,这个指标是不是也应该得到增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贸易的便利化,而现在包括推跨境人民币结算也好,推其他的产品也好,都在服务于一个基本的事实,为贸易提供更大的便利。

  第二个观点是大家也理解国家的苦衷,把三个月以上的纳入短期外债,实际上有一定的道理,三个月以上主要是贸易本身周期决定的,一般绝大多数的贸易是在三个月以下就可以完成的,从贸易的转换周期,或者是生产的转换周期来讲都是这样一个基本规律,但是也有一些贸易确实要更长的周期,需要生产、加工,再去销售,所以超过三个月也是合理正常的。但是期限一旦放长,往往跟两件事相关,一是跟长时间的融资性相关,因为本身贸易需要60天可以完成,企业可能申请120天的融资,本来一个周期可以结束,但他想更长的占用资金。二是人民币的升值,从企业来讲,同样进口一批货物,如果能够一年以后或者是一个月以后付款对企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很难抉择,但是如果更多地从贸易便利化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第一个观点更有参考价值,外债指标的扩大要适当的考虑进口本身的增长。第二是这种增长也确实考虑到企业套利的行为,或者是资金没有按正常的转换周期确定贸易信用证周期。

  卢力平:据我了解,商业银行在最近五年以来不同的季度都有过比较大规模的外币贷款,也有一个对储备的替代效应,这里面是从贸易融资向下,如果提到外债管理,作为商业银行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社会职责。监管机构是有要求的,一般出了问题先要批评银行,然后才到企业,所以杜总介绍的内容是很有事务操作性的。下面请法兴银行的刘总,也是世界著名的银行,建议刘总从跨国银行的特征和优势来谈谈贸易公司的产品,如果可能的话,这里面有两位是中资商业银行家,您是跨国银行的商业银行家,谈谈银行间的合作,以及为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刘雪毅:刚才前面三位嘉宾讲到的东西给我很多启发,郑总讲到了全球经营管理的问题,由于她身处不同区域的资金管理,所以涉及到欧洲,有中东、亚洲,这样一个跨区域的管理,跨境的管理,怎么在全球企业的层面上进行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外汇管理。当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伙伴就是银行,由于全球的监管体系是分割性的,虽然我们是地球一家,其实在很多方面来讲,面对很多分割的外汇监管和汇率体系,分割的主权的不同的包括交易对手的风险。那么怎么在全球的层面上可以去管理这些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同时后面邢总和杜总是从贸易融资的角度,中国企业面对的中国自身的外汇监管的环境。怎么去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两点之间可以看到感觉上百事是非常大的跨国企业,在全球的资金管理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经验。而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时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在这个时间点集合在一起,从我的角度,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有一天也需要像百事一样全球的现金管理,而不只是人民币在国内,或者只是跨境贸易这样一个简单的监管环境。

  在全球角度,大家看到很多中资企业走出去,以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在海外合作了很多伙伴都是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这个阶段“走出去”的企业更多的在海外从事工程项目,开始从事企业的收购和兼并,真正进入国外的消费品市场和流通市场的比较少,但随着我们在海外工程项目的增加,随着在海外市场,包括非洲、拉美市场的投入增加,中国的企业在海外越来越多的面对着像百事一样的全球性管理的问题。

  现在很多的银行,包括中资银行,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越来越多地结合在一起,中资银行也叫国际业务部,同时又和国内的贸易融资部门更多地结合在一起,像银票贴现,商票贴现,和国内人民币的产品结合在一起,随着跨境人民币清算的进一步推广,人民币从国内贸易走向国际贸易,这样一个过程,大家可以看到是有一个脉络在里面。所有的银行,不仅是跨国银行还是国内本土银行都在不断的变化,改变自己去适应全球企业发展的需求。法兴银行比起前面的银行我们布局是远远不够的,回应刚才卢教授讲到的怎么样合作的问题,我们在国内也在跟很多银行在谈。

  卢力平:布点的时候有些客户和产品服务跟这两家银行合作,他们的客户想走出去也可以找你们。

  刘雪毅:其实也在做,刚才讲到一些具体的问题,外债指标的问题,担保额度的问题,我们和中资机构一起新办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外担保方面我们和中资银行一块儿合作,中资银行提供担保额度,我们在海外提供资金,包括福费廷的市场,大家也知道在海外,包括在香港、新加坡都有很活跃的二级的福费廷市场。

  卢力平:刘总,我给您介绍一个业务,大概在1999年的时候,蒙特利尔银行当时找过我,他了解中国在出口企业当中,一个省一个省,排位信用最好的100家,政府机构是有统计数据的,就要企业的三个数据,企业家、电话、地址,做远证无追索贴现,他们把业务做到了帮助境外找客户,我估计像您刚才讲的,有合作的机会。

  刘雪毅:现在整个市场非常活跃,我还是想把这个话题稍微拓宽一点。在现金管理整个框架里,大家可以看到贸易融资已经从信用证到了OA,你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池和票据池。所有这些东西怎么样让企业从中节约成本、创造收益。这是所有资金部的老总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样减缓风险,这是银行提供的工具,买家的风险,面临的外汇风险,这些问题已经为银行家创造了业务。我们去任何银行网站都会看到很多贸易产品,而这在2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复杂的世界比过去简单的世界多了很多变数,但是大家带来很多的解决方案。

  卢力平:三家都是商业银行,想的比较多的是竞争,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刘总谈到了合作关系,通过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它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这是肯定的。刚才几位银行家提到,帮助企业管理风险,还有行业的战略控制。因为商业银行界是很大的业态,合作的商业银行和不合作的商业银行比肯定机会多一些。像百事这样一个著名的跨国企业在国际上不同的地区,每一个地区和国家都有自己的监管体系,要实际做生意的是实体经济的交易,要通过结算、融资,通过跨境的进出口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你们在它的资金管理方面,或者是贸易融资方面有什么考虑?

  郑纯玲:我们公司成立的历程有的很久,有的不需要再投资很多金钱,现在是回报的时期。有些国家比如说中国是要继续扩张,所以很多时候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背景。每一次做融资的时候,我们会看每一个国家要多少资金,在每一个国家的税务问题有什么影响。在百事里面,我们注资资本,去一个建新的公司,或者是借钱进去,或是某公司注资进去,但每次我们跟资金部、财务部,跟银行做一个比较,最后看哪一个成本是最低的,在亚洲、中东、非洲区有很多国家,我们的融资是不同的,像中国跟印度这两个国家,我们是比较多继续投资进去的,但是有一些国家,比如泰国、欧洲、澳大利亚,也不用怎么融资,因为发展得比较久,现在是回报的时候。每一个国家我们会看所有的现金,做一个很好的评估,哪一个是最低,对我们公司最方便的我们就去哪一个融资。

  其实很多银行有来找百事,因为有些是不需要融资的,因为百事自己有资金,当时有很多中小型的供应商,流动资金比较紧张,有的时候不是因为百事的需求,是因为百事要帮助中小供应商,所以百事现在也看的比较紧,这些新的工具。如果百事可以帮助自己供应商,大家的关系比较好,有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说,你帮助我做一个融资,我可能会给你一点回报,我给你成本价,价格降低,这对百事来说也是很好的。

  卢力平:还有一个可能,涉及到供应商的排他性,如果小的供应商供应比较少,资金有困难的,你们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跟供应商合作。

  郑纯玲:对,但是从百事的角度来说,不想给他们担保,但是如果他们卖给百事的时候,百事会说你是我们的股份银行,百事买了这些原材料可能是60天或者是90天才给钱,百事提供融资给中小型的供应商,但是是不担保的,在60天或者是90天百事最适当收回的时候。

  卢力平:邵董对供应链融资,通过这个案例有什么想法?

  邵传华:在座的与会者我不知道他们做什么的,是做金融还是做企业,最近听的比较多的是物流融资、港口金融、供应链融资,结构性融资。很相像,我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认为国际物流融资要回答三个问题:首先是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的发达,传播运输业的发达,信息交换的发达、便捷,特别是刚才我提到的融资工具的变化,不一位的要求行政,可能OA的赊销很多,这些是产生国际物流融资的基本动因。

  第二什么叫国际物流公司?很复杂,我认为三句话概括:一是以物权为基本的保障,银行授信的时候物权为基本保障,物权为基本载体,主要考量核心企业,比如说主要考量百事,综合通常观察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二是过去一个中小企业,可能财务报表不够银行授信标准,但是通过结构性的安排,原来不够条件的上下游企业现在变为银行可以考虑的一个授信企业。三是由过去静态的银行授信官员,静态的盯着企业的单一的变为动态的上下考量,整个交易的过程。这三句话基本概括了物流融资,我认为应该包括供应链融资和结构性融资,我是这么认为的。特别是在供应链融资当中,大家特别要关注的一个新的东西TSU,这是五年前几家银行考虑到银行的危机,银行客户的流失,利率下降,考虑到风险性,和电讯组织商量来开发的系统,不是产品。通过TSU,银行业信息更加透明了,也解决了装船前融资,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还有国际保理,我参加了五次年会,每年我都去参加,国际保理感觉了TSU对它的挑战,因为国际保理和TSU最大的区别就是只做装船后融资,不能做装船前的融资,TSU解决装船前融资,所以TUS今后的国际保理,会增加装船后的融资,通过系统和TSU进行竞争,这两者主要构成了供应链融资,主要解决出口企业,出口到美国,解决了小额长单的问题,解决的OA的问题。

  最后一点是结构性融资,不光要给客户提出融资,还要帮百事公司解决风险缓释,要考虑增值保值,特别要考虑价格的波动,大豆、原材料、原油。把风险去掉,结构性融资是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铁矿石、大豆、棕榈油,包括很多大米、棉花等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未来中国的银行,包括很多外资银行必须研究这个领域,谁不研究这个领域不研究TSU、不研究结构行融资、不研究供应链融资这家银行肯定会被淘汰。

  卢力平:刚才银行家和企业家的对话我想起一经典的案例,花旗1812年设立,1912年100年之后设立了第一个国外的分行,设立分行的背景并不是银行要做什么业务,而是阿根廷的美资投资企业感觉在阿根廷的市场不成熟,做业务不方便,他们说服花旗银行建立分行,在华盛顿批准以后做的,让政府改变了政策和规则。

  杜云飞:我再谈一点,银企关系,刚才郑总也提到有很多供应商给她供应,60天或90天付款,这里面蕴含着很大的金融需求,中国中小企业这些供应商迫切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通过他们财务上的数据,或者资产实力,有一些达不到银行的条件。这种情况下,会有供应连的融资典型的模式,本身是有实力的,给周边的供应商进行融资。但是银行业做到今天,有一个非常大的困境,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情,因为郑总也坐在这个地方,大家想借助百事和中小供应商搭起金融服务的桥梁,这本身是畅通的,没有问题,就需要一个环节,百事对我们的应收帐款、对中小企业的应收帐款进行确认,我还不要求回购。因为在这个市场上见到行业领袖的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的五百强企业,拒绝为中国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的确认,如果没有担保,只是说你是我的一个供应商发了货,你确认我在90天以后要付款,银行一般需要盖一个回执,但是绝大多数市场当中,所谓的强势企业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确认,导致银行的应收账款服务或者是保理业务做起来不像想象当中那么好。

  当然我们也基于核心企业市场的形象和力量,在不确认的情况下,可能也做了融资,但是不符合传统的保理的做法,因为郑总刚才提到他们的企业来到中国,希望有很好的现金管理,我想中国的银行解决她的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是跨国、跨地区的企业,应该更有优势、更有能力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的应该是你的母行,如果仅仅是中国本区域的业务,我相信中国有些银行在现金管理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如果中国的现金管理和国外的有一些差距,那就是一些中国的特色,比如外汇管制很难绕开,中国贷款条例里写的很清楚,企业之间不允许借贷,只能采取委托贷款的方式,我国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情况,不是说不能做,如果一定要做全球性的,我相信工商银行、中国银行都很难做,非洲没有机构怎么做全球的资金集中管理?很难。这是郑总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但是在座的企业也可以向世界优秀企业提一个要求,我作为中小供应商,一旦发了货,保持稳定的三到五年的商业往来关系,能不能确认我的应收账款,如果确认这点,我相信中国基本上所有的商业银行,包括外资银行都能提供相应的应收帐款的服务,满足了中国无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邵传华:如果不确认的话,就成暗保理了,你不同意我也做了。

  卢力平:有一些国际贸易、国际融资里面有信用存在,但是在境内的机构,纯中资企业有时候做企业间的拆借是不合适的,按银行贷款通则说违法太重了,说合规肯定没错。搞一个委托贷款成本很低。

  刘雪毅:基于银行和银行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有很多不一样,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业不一样,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也不一样,也是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大家有各自的生存空间,我从更多的角度是看怎么合作,为企业提供银企合作,而是几家银行、一家企业、关联上下游关系怎么合作的网,这样的话可以帮到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

  卢力平:感谢四位嘉宾,谢谢大家。

  陈婧:下面进行今天论坛的最后一个互动讨论环节,主题是:世界政治经济影响下的商品与货币。有请主持我人和讨论嘉宾,有请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经济事务主管请Andrew Filard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驻代表司马喆,中国工商银行李文龙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韩立岩教授;有请渣大银行商品分析师朱慧教授。

  Andrew Filardo:欢迎各位参加最后一环节的小组讨论,这个环节中将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说QE2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全球货币市场新动向对全球经济体的影响、重新评估美元与大宗商品的关联性等。目前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步伐是很理性的,但我们看到,局势仍然复杂。全球经济以多种速度在发展,比如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非常快,达到了单位数的高位;而在西方世界,美国和欧洲的增长也是非常快,但新兴经济体的复苏比美国的复苏要快得多。近两三年来,美国的经济复苏都是比较简短和缓慢的,所以这实际上是过去几年当中经济活动的情况。而在几年前,有很多的双触底和下滑的风险,现在某些经济体居然出现了过热,甚至通胀。所以,我首先需要讲一下QE2,或者是量化宽松的总体情况。

  量化宽松是最近几年取得成功的要素,但是从现在开始往前看,应该更关注量化宽松对全球经济所造成的副作用。先从QE开始谈起,QE其实就是量化宽松,QE一直是全球复苏的成功要素,央行在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买大量的有毒资产,从而,改善了自己在经济当中的金融体系,而量化宽松有几个地方,首先能够缓解市场的压力,央行可以把有毒资产从银行和金融体系当中的负债表中拿出来,这样可以恢复良好的资产状态,而且可以保持这样的状态。讲到全球复苏时,量化宽松也能够降低利率,不仅只是实施了量化宽松的国家,而且对全球都是这样。美国的收益曲线受到了量化宽松的影响,而且也在不断刺激经济的增长,根据资产类别的变化,以两年和十年期的国债为例,很多都是与QE1相关的,从收益方面来讲,两年期和十年期都出现了下降,对于两年期是一个30基点的下降,十年是100个基点的下降。亚洲的情况兑美元基本是在同一个时期,很多亚洲货币的升值,也就是美元在贬值。总而言之,有1.75万亿的量化宽松购买,这也是一个很大规模的走势。另外,在QE2方面,它基本是6亿美元的买入,在同样的情形之下,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美国的债券收益、利率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

  总的来说量化宽松是很有利的,它可以在利率方面影响到很多大的市场。而就未来来说,我们还不太清楚QE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关于量化宽松的风险,可能现在就显现出来了,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医疗上的比喻。比如说,出了一起车祸,病人进了急救室,要通过很多急救措施来延续生命。可能要采取一些严厉的措施,但是这些严厉的措施也许会产生副作用,但是为了救命只能这样做。QE好像也有类似的影响,在此,我要强调三个副作用:首先,国内和国际的资产负债表情况。在国内,QE降低了利率,把它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已经不能再降了,这其实会阻碍投资,而且也会影响到经济的生产力、影响到债务水平、还有储蓄的回报。其次,低的利率可能会吸引风险,在国际层面看,某一个国家的利率很低,会对其他经济体产生影响,如果美国的利率很低,而其他地方利率相较高,就会出现资本流动。如果在这个市场中有很多流动性,这些流动性就可能会跨越城墙到另外的地方,流入到其他的市场。最后,央行在不断发展量化宽松,或者是直接、间接投资,比如美联储买了很多的信用,这时候央行也有可能出现风险,如果联储出现问题,他对于央行的依赖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央行对于量化宽松的反映,亚洲想要抵制货币升值,他们建立起了外汇资产,这时候央行就会有很多外汇方面的风险要承担。

  总而言之,就全球流动性来说,最近我们做了很多讨论,因为QE带来了很多西方的流动性,而在亚洲地区,实际政策利率是非常低的,也有很多的流动性由此产生。现在支持全球经济复苏,再往前走会有很多风险出现,比如资产泡沫、通胀、传统的央行兴衰,都会受到影响。我们觉得这会影响到整个央行,当然现在还没有到这点上,但是作为政策制定者,他们也是明白这一点的,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控制风险,比如流动性不要太多。我就说到这。下面请司马喆做介绍。

  司马喆:非常感谢。我简单说一下QE1和全球的货币政策,以及它对亚洲地区的影响,主要针对过去几个月的影响。有人辩论说QE2导致了前所未有的资本流入到亚洲,进而会产生资产泡沫,带来很多通胀,这是亚洲经济体很难应对的。我有四点要说:

  第一,宽松的全球货币政策对于制定政策者形成了一些好的地方。第二,目前我们觉得政策制定者处理压力还是不错的。第三,如果了解一下我要摆出的证据,现在人们所担忧的问题是不是已经发生了。第四,我们当然不能够低估这些风险,就未来而言,现在的环境还会有很多的不确定风险。

  亚洲国家政策制定时可能会受到风险的挑战,我们必须很好地对风险进行管理。有几点事实,在QE2实施之后,资本流入亚洲实际是减少了,从09年中期开始就出现了下滑,因为已经处在下滑的趋势,随着QE2的出现,从去年11月开始,进一步遵循了这样的趋势,如果你说亚洲有了大量的资本流入,就是由于QE2的实施这其实是并不是真实的情况。另外在中国,过去一季度资本流入有所加速了,和国内的流动性相比较,亚洲其它国家的是静的流入,是股票、债券和基金的流入。它实际也是从QE2开始有下滑的,其次是资本流入地区,相对来说,还没有达到峰值,比如在99年的亚洲危机时,对于亚洲的新兴市场,包括中国,都是如此。

  资产市场如何呢?很多人都会担心,全球的流动性会导致亚洲的资产泡沫,当然,现在还很难发现这样的资产泡沫,主权债务的利差,实际比之前的资本流入要更高一些。地产的价格基本差不多,90年代一直到亚洲金融危机,有很多明显的证据表明,现代增长是非常快的,高于历史平均数。现在在中国、香港、越南,和90年代是差不多的。有一些证据表明,在资产市场或者地产市场当中,在中国、香港,90年和2000年的时候,都出现了潜在的泡沫。就汇率来说,人们会说全球的流动性导致了亚洲货币升值,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有很多的地区经济体,实际有效的汇率在整个危机中是贬值的,对很多国家都是如此,包括中国、日本,当然还有一些例外的国家,但比较少。有效的汇率和非有效的汇率之间的情况,特别是QE2的时候,东盟、中国等国家还是有一些变化的,基本亚洲的政策制定者选择要吸收资本的流入。关于前景方面,有贬值的可能,主要是由于基础面的问题。新兴市场比发达国家高出三倍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浮动,就是风险的偏好,前面的嘉宾谈到亚洲的流入和风险的偏好是有关系的,风险偏好上升时,这就需要大家关注。全球的流动性不一定是和资产泡沫有关系的,在亚洲有不断流入的资本,但是仍然有一个风险,国内的政策会不会有过热的压力等等。我就说到这儿。

  Andrew Filardo:这里有很多不同地区的国家的情况,这说明政策的环境很重要,当然我们在这儿还有更多的发言人帮助我们进一步澄清一下。韩教授,流动性、商品价格,请您说一下。

  韩立岩:我简短地谈谈我的看法。第一,我关心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这几年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重点项目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和国际资产配置模型,这些年我们和北师大的贺力平教授合作,会有一系列成果在学术杂志、专业杂志发布,我们希望给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一些政策建议。第二,我们在2007年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应急项目,题目是“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的发展路径和策略”,正因为做这两件事情,所以我们一直在持续关注国际大宗商品和国际流动性的关系,这里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做海外投资,尤其是做实体投资,做价值链的两端的投资,这是我们现在特别要极力推进的。

  下面我谈两个看法:第一是关于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今年以来的走势该如何判别。我们做了一个长期的跟踪性研究,也做了中频数据和低频数据,我把基本结论说一下,根据计量模型。要看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其实非常重要的一个变量就是国际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对冲基金,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长期来看起主要引导作用的是新兴国家的实际需求,我们做的工作从2005年到2010年,国际流动性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用CRB指数来评价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是实际需求,这是肯定的。但是短期来看,实际需求被推到后面去了。在美元因素,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存在的条件下,考虑到这个因素,对冲基金所代表的国际投机力量或者国际流动性,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有决定性的影响,这里面包括食品、能源、主要的金属价格,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可以提供非常详实的证据。在美元量化宽松的过程中,以标普500指数作为信息枢纽,可以辐射到所有的资产市场上去,这有明显的统计证据。

  因此,现在的问题是看今年到底会怎么样,今年的情况现在是这样的,能源价格指数、CRB指数,在去年一年涨了30—40%不等,在四月份有一个冲高,到五月初有一个回落,同样的过程中,对冲基金略走在前面,有一点领先,走了同样曲线的路径。五月初的时候对冲基金有一个赎回,规模指数下降,当时我们猜测,一种可能是由于本拉登事情结束有一个预先的调整,跟前面四月份的冲高有直接关系,因此这又验证,如果QE2没有收回,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存在的条件下,对冲基金代表的国际流动性仍然成为推动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现在根据做情景分析,做完之后发现,今年总的来说应该是一个不断振动中的向上走,不会有大的起伏和波动,主要的原因是到现在为止走出经济危机困境之后没有大的泡沫产生,而且只要没有大的泡沫产生就不会形成价格剧烈振荡,而我们一直在跟踪对冲基金的规模变化,对冲基金走得应该是比较稳的。

  同时还要想到,QE2的影响会通过实体经济,尤其通过美国商业银行系统,因为它保持流动性是主要的目的,这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主要运行范围并没有在美国实际经济内部运行,走到了国际市场上去,尤其是财务效应的影响,通过商业银行我们觉得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2004年以来,大量机构投资者以期货的指数化投资为手段,介入到国际流通性队伍里来,跟随对冲基金在推动大宗商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进一步关注指数化投资是否有新的动向,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事情。

  关于实体经济需求,今年的情况其实要看到现在是两个世界,美国QE2的同时,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利率都是非常低的,这是一个世界。还有一个世界就是新兴市场,由于成长的原因,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现在处在温和通胀的状态,所以采取的都是控制通胀的措施。因此,控制通胀做得好的话,就不会有大的波动,会保持实际需求稳定持续增长,这对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温和上涨仍然起推动作用。

  第二是人民币走势受到国际环境影响,欧元、美元、日元这三个货币现在采取的都是量化宽松的态度。第一期甚至是零利率的状态来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计算,北行提出人民币指数,类似于美元指数限价指数,我们考虑的因素除了贸易因素之外还有FDI国际直接投资因素,综合来考虑,根据我们的指数计算,我一定程度上同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跟高潮相比,人民币综合限价的汇率比高潮时有所下降,综合来说人民币其实略有贬值。现在的情况,根据我们的计算,高潮时根据2005年7月21号相比,那天作为100,我们高潮时达到了123,综合升值23%,到现在我们稳定在115,所以相比有8%的落差。我们分析一下,我们兑美元仍然是温和升值,爬行盯住,这个状态今年会保持下去,但是由于我们和欧盟的贸易有很大的改善,现在发展速度也很好,我们进口也很强劲,所以人民币兑欧元的状态,欧元是升值,人民币明显在贬值。考虑到浮动范围,美元是50个基点,欧元能达到多少?我印象中是300个基点,这样的情况下,这两个因素考虑起来以后,人民币的汇率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兑美元是一个爬行的状态。
  我认为欧债危机不会有大的影响,至少今年不会,从现在的控制情况来说,德国会力挺,没有问题,谢谢。

  Andrew Filardo:谢谢。我想我们已经奠定了讨论的基础,比如国际上和学术界的观点,下面,请真正做商品分析的人来给我们说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商品价格有这样的变化,美元与大宗商品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朱慧:其实刚刚韩老师讲的很多观点都已经把我想要讲的讲了,我做一个小小的补充。我自己是专门做大宗商品研究的,我们看到在美国宣布QE2的计划以后,从去年12月份开始,大宗商品就有了一个非常快的上涨,很多商品已经走出了危机前的阴影,并且在创新高,在上周下跌之前,我们看到铜一直在历史高位徘徊,黄金创新高,白银也是涨得非常快的一个品种,原油这样的大品种也向着08年下跌之前的150美元每桶的高位在上冲。当然上一周有了非常快速的下跌,回想年底、年初我跟银行客户做演讲时的时候,我们演讲的最主要话题就是QE2能够给我们的商品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上涨动力,其实单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讲,这对商品的价格是非常多的一个多方因素,我们当时预计美元会成为主导今年商品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包括上一周的下跌,我们看到了在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之下,我们看到来自货币方面的影响力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到是很大。上一周美元指数一下反弹了3%还多,所以看到很多大宗商品一下就下跌,并且击破之前价格区间,比如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一下突破了之前两个多月一直所在的波动区间,到了关键位置之下,目前还在这个位置以下。原油曾经跌破了100美元,包括黄金,我们认为是综合来看有希望创新高的品种,从高位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和美元走向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所以货币对我们大宗商品的影响,短期来讲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在过去不单单是贵金属跟传统的货币联系非常大,从商品品种上看到了货币的影响力,我们认为以商品的本质为交易基础特征。比如说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基本金属板块里,铜、铝这样的商品都呈现了一定的金融属性,并且这个属性在过去,尤其在过去半年表现得特别明显。从理论上来讲,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基本面的供应和需求来决定它的价格,但是在过去半年,供应短缺品种和供应过剩品种都在呈现同样上涨的趋势,当然由于它的基本面不同,上涨的幅度有快有慢、有多有少,但是都呈现了同向价格向上或者向下的波动,我们认为这类的趋势绝对是由于商品和货币、宏观面因素的关联造成的。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大宗商品的价格本身还是由它自己的供应和需求的基本面来决定中长期的价格发展趋势,但在短期,我同意韩老师的观点,货币和宏观经济的数据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力会显得比较明显,并且会使得价格产生剧烈的波动和振荡。展望下半年,有可能随着QE2的结束,我们知道确定的是会执行到6月底,如果下半年没有更新的刺激政策出来,这可能会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一定的上行风险,我们现在在做大宗商品研究时,有很多时候其实要先预测美元的走势,然后才能预测大宗商品的走势,这也说明美元对我们来讲是越来越重要。但是我们很幸运,我们银行有专门的外汇分析师,作为银行来讲,我们认对美元下半年的走势会有一定的温和反弹,这对大宗商品下半年上行价格走势会带来一定风险,价格本身还是应该由它的基本面决定,所以总的来讲下半年会看大宗商品有一定温和程度的上涨,宏观因素、美元因素会不时给价格波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力。

  Andrew Filardo:谢谢。你给我们讲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情况,大宗商品的价格不管是由于流动性还是由于其他的因素,比如全球经济的恢复等等,李先生有一些想法,要在两方观点之间形成一些平衡,下面请他讲一下走势。

  李文龙:我讲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我所在的机构和部门。其实对于能源、农产品、黄金和美元之间的关系的影响,有很多文章都谈论过,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表达给大家。

  一、大家都很清楚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间的关系,但是从动态来看,美元前期的QE1和QE2,是全球比较通用的拯救经济危机的常用手段,而且如果是在通货膨胀温和前进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法。大家都看到,从QE1和QE2发生到现在,带动了商品、黄金部分的贵金属、原油所有价格的上涨,近半年来长速非常快,QE1和QE2带来了很大的溢出效应,这会引发周边国家的通货膨胀,有一些小的国家难以承受通货膨胀,会引起国内的变化。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就美国政府而言,已经伤害了美国的经济复苏,上个月末博南克在历史上首次在联储会议后发表公开电视新闻发布会,这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点。新闻发布会里面有一句话,当时我没有听懂,但是我现在有点感觉了,他当时提到: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高起只是暂时的。我当时没有准确理解他的意思,进入五月份大家都看到了,美国的量化宽松还要正常进行到六月底,但实际上对于市场流动性的提供还是在持续,我感觉美国政府经过了08、09年的危机以后,在自由市场经济方面有一点回归,这完全是个人的观点。

  最近的大宗商品暴跌是由于一些行政手段实现的,比如交易所降低杠杆率逼迫投机者离开市场,引起了市场巨幅的波动。今天最新的消息,美国的最大的交易欺诈案、对冲基金的总裁翁拉杰?拉贾拉特南一审被认定有罪,这对金融的投机者是一个重要的打击。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市场的不合理上涨,也是近一段时间引导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的一个方向。有分析家近期提出,原油价格虽然在80—90美元之间,是对美国经济恢复有利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商品价格离这个点还有一段距离,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点。

  二、这和美元的关联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属性不一样。我想简单说一下原油和黄金。原油和黄金、美元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相关联的,有个别区间不关联。09年原油下跌,黄金没有实际下跌,美元的贬值趋势会带动黄金的价值上涨,黄金对于其他的商品、农产品、原油有极大的不同,就是有极大的抗风险保值属性,一旦商品市场波动,带来市场恐慌,可能黄金成为最后的诺亚方舟。所以投资者可能不再理睬美元的过剩,而是关注黄金持续保持上涨的势头,实际上各国的央行,民间的老百姓的投资已经看到这一点,有可能会脱离跟美元的关系。

  三、今天讨论了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离岸、在岸问题。现在全球进入了货币多元化的方向,美元的力量在衰弱,日本是因为受到了核危机的困扰,已经专注于本国事务,实际上人民币的离岸化作用的重新发挥,包括黄金的重新货币价值再认识,都分流了原来美元一家独大定价所有商品的基础,所以美元影响商品能源、黄金价格的力量在逐渐走向衰落。

  第四,对于定价权,基本上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都是由美元定价,能源和黄金的价格依然是以美元定价为主导力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我个人感觉,农产品,包括其他的商品,由于不同国家的消费能力、市场需求变化,这些定价权会旁落到其他国家,比如电解铝、猪肉、个别贵金属,有可能定价权回转移到其他合适的国家,这是我想表达的观点。

  Andrew Filardo:非常感谢。我们讨论到了很多市场的操纵,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方面,QE和流动性、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在激发经济的复苏,而且也是在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QE实际上增加了流动性,流动性又进入到了商品市场,今年的20国峰会上他们提到了商品价格的情形,我们要提供很多物理的商品给消费者,最近几年当中更多谈到商品价格金融方面的情形,很多投机者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进行管理。现在是对冲基金还是宏观经济在推动商品价格?在商品市场金融化的过程中,有些人认为金融化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当然对此也有一些不一致的意见。你们觉得在什么程度上,非消费者商品价格的作用是在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这是由于流动性所产生的,有的时候人们非常乐观,有的时候又非常悲观,我今天看到了很多货币交易者,有一个高盛的前货币交易者,他说现在商品价格的下降,可能是由于中国的经济会放缓,究竟是对冲基金推动商品价格的变化,还是宏观经济在推动这个变化?

  朱慧:很多时候我们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但我一向的观点是: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炒作一个没有前景的品种,他愿意买入做多品种的原因是他一定做过研究,看好这个品种未来的发展,所以他愿意投资在这个品种里面,以期待更高的、更好的回报。所以,这回答了刚才Andrew Filardo的问题,到底是基本面决定还是资金决定商品的价格,我认为首先是由于基本面的向好决定了某一个品种有潜力吸引更多资金、吸引更多投资者,甚至于投机者参与这个品种。所以,从长期角度讲,我还是认为基本面是决定商品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分析师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做我们的供应和需求的模型,预测供应和需求的未来变化,而不是把主要的时间花在研究某一个货币上,当然货币也是需要研究,但是我们做研究最重要的基础是供应和需求的平衡表,这是决定未来商品价格最重要因素,也是作为长期投资者想取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回报,并且规避一定风险,所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Andrew Filardo:这和我的观点是一样的,很多商品价格的推高是由于宏观经济所引起的,当然也有一些是由投机者造成的。

  韩立岩:我补充一下,举一个例子,之前指数化投资已经有了,为什么04—06年指数化投资以西方或者美国投资者为主开始成为一个趋势?因为从那时候开始,新型国家在商品市场、能源市场表现出来的强劲需求以每年5—7%的速度在增长,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定要把实需作为由头才能套利,才能进入。最近我们在读一篇文章,就是讲机构投资者跟着对冲基金明明知道已经背离了基本面,跟着主流,为什么开始做,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长期的原因。流动性在哪,尤其是国际流动性,对冲基金最高时有三万亿美元,加上一些养老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一起参与,在短期内如果流动性到了一定程度,一定会在市场上轮动,其实他的目的是通过带动别人跟随,他在最好的位置进去,带动别人来获取短期套利机会,这还是应该特别注意的。比如说08年底,国际市场当时非常恐慌,连黄金价格都跌到了每盎司700美元,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冲基金在赎回到最低点的时候开始布局进入黄金市场,布完局以后开始拉高,用各种信息传播,到了09年第一季度,黄金就拉起来了,然后有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获得了短期的高额收益。这件事情应该特别关注。

  朱慧:我再补充一点,韩老师激发了我的思维,韩老师说的现象就是羊群效应,有基金参与,通常我们会在商品市场上看到一定程度的过渡买入或者是过度抛出,这种现象经常发生。最近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白银,白银在过去四个月的上涨是非常壮观的,到了3月份,所有的我认识的人都在讲,白银是不是太过分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抛,但是白银还是又上涨了一个月,直到上个星期,随着市场的回落,随着交易所保证金仓位的提高,才使白银价格有了明显回落,而且这个回落大大超过其他品种,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你的商品价格被过渡买入之后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快速下跌,但快速下跌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过渡抛售,从而使商品价格产生剧烈波动。

  李文龙:我赞同朱女士和韩老师的意见,所有的东西有一个例子,就是黄金,很多专家都提到过,它的价格如果突破了870美元一盎司,价格变动已经是一个复杂的金融现象,而且不再由黄金的生产、供需来决定,其他商品因为有大量应用价值,所以本身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来决定价值,黄金却是一个例外。在很多地方,最终商品价格如果大幅上涨,对各国经济发展都会有很大冲击,这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韩立岩:我有一点不同意见,既然是金融现象,完全不考虑基本面,一定是资金驱动的上涨或下跌。另外我相信,2000年的古训,“盛世古董乱世金。

  Andrew Filardo:我觉得您这点说得太对了。我们的小组讨论有很多意见,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就像前面发言人所说的,必须要有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使市场非常的活跃。这也是市场充满活力的地方。非常感谢。

  陈婧:感谢主持人和嘉宾。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已经到了本次论坛的闭幕演讲环节,演讲主题是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衍生品新形势。演讲嘉宾是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先生。

  张光平:大家下午好,我简单地讲一讲,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近几年,国内外的专家和职业人士密切关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从去年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跟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怎么能够连起来,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关注的。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论坛,这已经是我连续第七年参加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举办的外汇管理论坛,下面我简单地讲一讲可能对大家来说比较新的内容。

  我之前出过一本有关人民币衍生产品的书,内容超过100万字,感觉比较长。去年我写了这本书的简写本,名为《国际化趋势下的人民币产品创新》,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专门介绍了对人民币国际化量化方面的研究。今年年初,还出版了这本书的英文版。我今天要讲的是这一年来我所密切跟踪的问题,因为一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很大、很多的成绩。《国际化趋势下的人民币产品创新》(第二版)会在6月份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我这里说几个市场发展中新出现的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绩是跨境贸易结算,去年一年做了5000多亿,今年第一季度就做了3600多亿。从占比上来看, 2009年一年,因为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只有半年左右,才做了30多亿,起步的时候量不算很大。但2010年一年,尤其是去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速度就很快,第三季度我国跨境贸易结算在对外贸易中占比达到了2.35%,第四季度达到了5.69%,今年第一季度达到了6.84%。我们拿季度增长来看,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应该可以达到7%、8%、甚至9%,全年应该做到8%上下问题不大。

  跨境贸易结算所取得的成绩非常明显,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口结算比出口结算要高很多倍。我国的跨境贸易结算,仅有1年多的季度数据可以参考比较,但是看一下日本,已经有几十年这方面的数据统计。1968年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开始推动日元贸易结算。1970年,日元贸易结算在日本出口贸易中占比0.9%,在进口贸易中占比0.3%;到了1975年,日元贸易结算在日本出口贸易中占比17.5%,在进口贸易中占比仍然是0.9%。中国则正好相反,我们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第1年,进口结算比出口结算高了10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现象,原因在哪里?是因为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这方面的成绩取得很明显,速度比之前想得要快很多,一年之中,人民币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新成绩,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有很多中外的专家在研究这个领域,一直做这方面的市场分析,我觉得人民币应该有一个量化的指标。没有一个量化指标,我们就很难判断今年比去年长进了多少,去年比前年长进了多少,应该有一个指数,每一个货币国际化,好象也应该没有全球公认的数学模型来度量一个货币的国际化。

  我见过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要量化一个货币的国际化,需要50到80个参数,反映了包括货币的国际储备中的地位,贸易结算的地位,交易的地位,国际债发行的地位等等。我从去年开始使用一个新的参数,在学术界和职业界比较容易理解,一个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在外汇市场交易的占比就会越高,反过来占比越高这个货币国际化程度越高。无论这个货币储备地位、国际投资地位、贸易结算地位、债券发行地位的高低,都会反映在外汇交易上。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去年12月刚刚公布的数字,2007年人民币双边计算,占比加在一起是200%,人民币排第20位。我们拿货币外汇市场的占比,人民币是0.5%,2007年排20名,2010年从0.5%上升到0.9%,排第17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占比,0.9分母是200%,实际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分母按100%来说,占比10年只有1.45%,2010年经济全球占比是9.5%左右,虽然外汇市场这几年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在贸易结算、人民币直接投资等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外汇市场的发展,跟经济地位、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外汇市场的地位,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地位,还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还有巨大的差距。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我没有时间讲那么细。很多人问到,今后五年,尤其是今后十年,即国务院19号文件说把上海建成与届时中国的经济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相适应的金融中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到达何种程度?没有现在的参数,我们不知道现在是何程度,首先要有一个量化的方法,我们才能预测以后三年、五年、八年、十年,这方面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我在这里讲讲到底十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里面的排名,从2007年和2010年的二十位上下到2020年,能上升到什么程度?我跟很多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到2020年,应该能排在五名和十名之间。很难做出准确的预测,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贸易结算的速度,取决于人民币进入SDR一揽子货币的速度,取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程度,还取决于利率市场化的程度,有很多的因素。我说应该会在五名到十名之间,因为去年我们经济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了,但是我们的外汇全球排名也才仅仅是二十名上下,这是数量级上的区别。

  我用倒推的方法,如果是第五名,怎么排呢?跟2010年全球世界排名第五位的货币在全球占比是多少,因为前面的五名应该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了,有些货币占比还会下降,所以如果要达到第五名的货币,我们还要根据BIS每三年的外汇市场增长速度,到2020年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程度有多少,可以推算出来。如果达到第五名,我们的外汇市场整个成交金额每年必须要有30%以上的增长率。如果达到第五名,人民币的外汇市场,应该有160万亿美元左右的成交量。跟2010年排第五名的货币瑞士法郎相比,如果我们在2020年能做到第五名,到了2020年,全球外汇市场会有多大的规模?我们做到这样一个占比,我是按这样的方法来推算的,我们的市场要达到这样的程度,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我刚开始提出来国际化的参数,怎么度量,外汇市场目前的组成部分情况是怎么样的?近期特别重要的一个信息,我想在座的中外专家有些同志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第一季度的货币市场执行报告有一个数字,是六七年来没有的,一季度外汇即期交易金额,除了BIS公布的,除了即期交易金额以外,还有外汇远期市场,2009年一季度到2010年3季度七个季度加在一起没有08年一年数量大,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又来了一个猛涨,我们希望猛涨的趋势能够持续下去,对外汇市场整个交易金额、交易活跃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现在看只有两个记录,应该说金融危机对他的冲击很大。还有外汇掉期,应该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2009年、2010年,基本到了2010年第二季度还保持持续稳健的增长态势,很不容易。我们看到,从2010年二季度到2011年一季度这四个季度,基本持续环比没有增长。再看看债券远期,去年一年比全年下降了50%以上,虽然不是外汇市场,但是资本市场里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FRA,这两年基本没有多少量了。还有RIS,这是国际衍生产品里面最重要的产品,从推出以后,尤其是从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也不大。一直到去年第四季度,持续稳健增长,一季度又比第四季度有了显著的下降。

  所以整个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外汇市场,即期现在不知道准确的前面几年的年度增长数据,但是从远期,从互换,外汇市场的交易,全球占比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跟经济占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应该在以后几年要有一个持续相对高速的增长,我们的占比才能跟经济占比比较匹配。但是从市场几个季度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难以看到持续稳健增长的势头,这里我想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我们努力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其他方面,人民币境外债券的发行,各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的同时,我们市场应该是协调发展,跨境贸易结算大量增加,这对人民币外汇风险规避的需求会增加,但是我们现在看外汇市场好像难以看到与贸易结算同样的高速增长的势头,所以说整个的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举措和人民币外汇市场之间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协调、稳步、互相推动的作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举措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市场的发展,因为真正的贸易结算,人民币投资,甚至以后人民币的国际功能,发挥的更充分,一定需要人民币的现货远期、掉期、甚至人民币的期权市场,不仅从无到有,我们现在外汇远期类的产品基本都有了,远期、掉期、货币互换基本都有了,期权现在也有了,几年前我一直说的缺位,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大多流动性不够,这是市场发展,也是我们的业界、国内银行、国外银行在国内发展,要有了量就有业务,有了量,真正规避市场风险,推动经济贸易的直接发展,推动市场风险管理的功能,才能真正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但是我们看到了远期、掉期、LS这几个市场,应该没有一个市场我们能达到全球占比的1%。我们的市场发展离我们经济和金融的市场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外汇,刚才我侧重讲了几个产品,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人民币国际化,真正要把市场发展起来,我们要与利率市场化有一定的配套,没有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整个市场的活跃程度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基础市场的作用。在这同时,由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这两年来国家充分利用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由于跨境贸易结算,去年一年香港占到了全国贸易结算的77.5%,今年一季度香港贸易结算超过84%,由于贸易结算大量推动,进口比出口推动快,香港人民币资金流增长非常迅速,拿今年前三个月的增长情况来估算,今年应该会超过8千亿人民币,香港资金池人民币的产品量的增加,应该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和我们国内其他人民币产品的推出交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外资机构、中资机构现在也都在关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陈婧:谢谢张局长独到又高效的演讲。虽然今天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但是我们不得不请出我的同事--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的执行主编荣蓉女士致本次论坛的闭幕辞。

  荣蓉:辛苦一天,这是大家比较期待的一刻,我尽量压缩时间,但还是要充分表达我们论坛主办方的意思。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由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英国FXWeek杂志共同主办,彭博资讯、毅联汇业、芝加哥交易所集团等机构赞助的全球各金融机构、企业、媒体积极参与的FXWeek中国年会即将圆满结束,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对百忙之中受邀发表演讲和参加讨论的嘉宾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精彩发言,对所有参加此次盛会的来宾表示感谢,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我们还要同时感谢所有赞助机构的大力支持。

  2008年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与FX? Week杂志首度携手举办了FXWeek中国年会,四年以来会议议题紧跟国际金融热点,聚焦外汇领域的最新趋势,汇集了业内精英,提供了与世界外汇精英面对面交流的平台。08年至今可以说一年一度的FXWeek China见证了金融危机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迈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时刻。

  2011年,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利比亚等国的政治动荡,以及中国国内的通胀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市场主体金融机构、企业、监管机构,如何把握经济走势,如何有效捕捉复杂环境下的外汇市场的机遇,如何应对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议题,希望我们今天的议题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也非常欢迎在座的嘉宾对我们这次活动提出宝贵的意见。

  为期一天的会议毕竟短暂,相信一些业内专家的卓越思想尚未表达,参会者也会对一些问题尚存疑虑,我们希望各位嘉宾可以借助杂志社提供的论坛和理事会在内的平台进一步增进交流。最后我宣布,第四届FXWeek中国年会胜利闭幕,谢谢大家。同时欢迎所有的与会代表参加我们在会后准备的鸡尾酒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