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缩表”同业首当其冲 4月或有回弹

发布:2017-04-25 10: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侯潇怡,辛继召,朱英子
央行近日发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央行总资产为33.73万亿元,相较1月末下降1.09万亿,单月下降8115.98亿,相较2月末降幅达2.3%。

央行近日发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末,中国央行总资产为33.73万亿元,相较1月末下降1.09万亿,单月下降8115.98亿,相较2月末降幅达2.3%。

从细分项目看,总资产的下降主要源于再贷款及外汇占款的下降。3月末,再贷款余额较2月下降7753.25亿,外汇占款下降546.91亿,其中外汇占款延续下降趋势,但降幅继续收窄。

从负债端看,基础货币下降301亿至30.23万亿,降幅不大,但货币发行量降幅超4000亿,而其他银行存款增3814亿。此外政府存款3月下降7936亿,相较上月降幅达24.8%。

美联储明确提出将在今年晚些时间启动缩表,引发全球瞩目。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目前不具备完全跟随美联储缩表脚步的条件,此番缩表或属偶然。

同业存单报价飙升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短暂缓解资金面紧张状况后,本周一Shibor再度全线上涨,其中隔夜利率涨幅最大,上涨9.94个bp。4月24日,债市开盘走低,股市也创下去年底以来的最大跌幅。有业内分析认为,此番与央行“缩表”和监管政策收紧相关。

中部某农商行同业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可以融出的资金很少,上周出了一笔同业存单后,暂时没有可出的资金。中长线资金更为紧俏,从今天报价看,6个月期同业存单A+级有的已经到4.75%,少数6个月理财产品在5%以上,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

华南某股份行同业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行年后就没有出过资金。对于银行同业间报价飙升,该人士称,不排除有些中小银行有优质项目可以取得高收益覆盖资金的高成本,但4.75%的同业存单报价,是多数银行理财达不到的。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上分析,央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的减少占比超过整体的90%,而再贷款减少的7753亿中,有7200亿是由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操作导致的,几乎可以解释本月“缩表”结果。基础货币总量降幅其实很小,可以认为此次缩表其实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而非央行大幅收紧货币供给的体现。

华南某农商行战略规划部高管也表示,此轮“缩表”主要控制同业资产规模,央行还是在坚持去杠杆,试图引导金融机构将主要资产投向实体经济,而不是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而对股市、同业、非银机构资产委外回收等的影响也在持续,在压缩资产的层面最容易受影响的资产——同业资产体现得最快,随着降杠杆的持续推进,回收难度更大的资产影响也将显现出来。

此番“缩表”或属偶然

有业内人士指出,3月份央行缩表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3月属于财政投放大月,因此财政存款大幅减少。对比同期,2015、2016年一季度也出现过类似波动,且2016年的波动幅度与今年类似。

IMI货币研究员曲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与美联储的缩表逻辑不同,央行次轮缩表以被动缩表为主,主动缩表为辅。

曲强认为,2016年开始外汇占比持续下降,延续至2017年,虽然3月单月下降不多,但一季度整体下降逾3200亿,对货币发行压力较大。但目前资产泡沫风险过大,在必须去杠杆的要求下,货币投放并未跟上外汇缩减规模,而是稳中有降。这体现了决策层顶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试图通过精准灵活的货币政策,挤掉部分泡沫的意图。

华南某城商行资管部副总表示,中国目前不具备完全跟随美联储缩表脚步的条件。央行的首要任务是保就业和控制通胀。中国目前虽不具备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空间,但促进经济转型应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既定方针。

该人士还表示,目前他所在银行已明显减缓新增投资,到息后覆盖再做。去年末债市波动以来,银行的投放政策已经有了明显调整。

闫玲表示,从4月中上旬央行公开市场的操作看,上半月因为流动性相对充足,央行多日停止逆回购并停止续作MLF,但上周三开始资金面变化,央行马上超量续作MLF和OMO,说明央行维护流动性稳定的意图明确。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基于偏紧预期而自发去杠杆,这也是监管乐意见到的。因为强硬手段过快去杠杆,会导致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增加。

闫玲也指出,基于央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意图,和过去两年的相似经验,央行资产负债表接下来可能会有小幅回升,整体资产负债表规模仍将维持相对稳定。